□收藏热点
5月2日,由北京匡时主办的“两岸三地青年收藏家邀请展交流论坛”开讲。从打开收藏大门,到形成一个相对成熟的收藏脉络,构建自己的收藏体系,藏一代和藏二代纷纷通过自身的经历给新藏家以指引。
刘钢
60后
在有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后,刘钢就误打误撞地进入了收藏领域。他的收藏体系在不停地梳理中形成,经历三个阶段,终于有了自己的脉络。
>>第一次收藏
第一桶金买首件藏品
1993年底,当刘钢赚到他第一桶金的那天,路过的一幅几位农民收割金黄色麦穗的油画吸引了他。当画廊工作人员告诉他这幅画要3000元时,刘钢立刻买下了这幅画。这幅并非名家的画作至今仍挂在刘钢的办公室。
>>收藏体系
沙里淘金是必经过程
刘钢的收藏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感觉消费、沙里淘金和系统收藏,这三个阶段是刘钢用金钱的代价换回来的经验,至今,刘钢对于当代和传统并没有划分明确的收藏界限,只要是重要的艺术家的经典作品,他都会想办法收入囊中。
当藏品越来越多时,刘钢从2009年起开始系统整理他的收藏。通过整理他发现有潜在的历史脉络在里边,自然而然进入更高层次的收藏。
>>收藏建议
选择画一辈子的艺术家
刘钢建议,收藏一定要滞后。“你得了解这个艺术家,特别是他是不是一辈子会做艺术,我见过很多艺术家画挺好,后来不画了,我的收藏几乎没有意义。当然滞后花的成本会高,但我宁愿滞后一点。”刘钢说。
谢晋宇
60后
谢晋宇是中国工薪族收藏家的代表,他卖了房子都要买艺术品,这可能将是中国艺术圈的一个新传奇。艺术收藏正在改变这个男人的一生。
>>第一次收藏
400元买下第一幅画
谢晋宇回忆他刚开始收藏时只是抱着对艺术家的敬仰,他的第一件藏品是在嘉德在线[微博]用400元买的,加上佣金是440元,这个作品是他的起点,也引入他走入收藏之路。
>>收藏体系
选择属于自己的道路
谢晋宇最关注的是青年艺术家的作品,但他觉得如果可以重新开始,他也许不会做绘画。“开始收藏应该收很年轻没有出现的东西,比如影像系列。我强烈建议刚刚收藏的人可以不走我这样的弯路,可以建立在你自己的领域很有竞争优势的收藏体系。”
>>收藏建议
先从装饰家开始收藏
作为工薪族收藏家,谢晋宇的收藏也非常接地气。谢晋宇建议,先把藏品作为装饰家的任务完成。“在这个过程中,你可以慢慢地多看、多跑、多听讲座、多找高人指点,尤其在网络比较发达情况下,可能在网上购买。收藏要从买开始,不要永远在旁观。”谢晋宇说。
陆寻[微博]
80后
陆寻真正开始收藏并不长,在2009年左右才开始正式进入到收藏领域,在此之前,只是零散地买过一些艺术品,在巴塞尔等地参观过一些艺术双年展。
>>第一次收藏
在博览会中买下杜马斯
2009年因为要做美术馆,陆寻就去了威尼斯和巴塞尔,他当时看上很小的纸张,对黑色水彩比较感兴趣,比较安静、比较冷静的东西是陆寻比较喜欢的,自买下杜马斯《关联区域》很小的作品后,一发不可收拾。
>>收藏体系
年轻藏家要更关注当下
与年长一些的收藏家不同,陆寻认为年轻收藏家要更加关注当下所发生的事情,他一直强调艺术不是买一件东西放回家,跟艺术家交流、去工作室、和他们合作
一些项目、帮他们出一些画册,像这样事情陆寻觉得都是很有意义的。“我们能够给十年前或者二十年前的老一辈艺术家带来的贡献不是那么大,所以希望为青年艺术家做一些事情。”陆寻说。
>>收藏建议
有拥有欲望后再去买
陆寻认为,收藏不重要,重要是你要去看展览、跟艺术家交流,这个才是比较重要的。在产生想要有拥有的欲望后,再去收藏、再去买,买的时候一定要谨慎,要把所有藏品当做长期收藏去买。“如果是观念作品,在选择藏品时要观察艺术家的想法跟你的人生观、世界观很契合,这样才会长时间喜欢、观赏藏品,耐看很重要。”陆寻说。
周大为
80后
自小在加拿大长大的周大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虽然家中没有人做收藏,但是周大为在大学的时候还是选择了美术史专业,师从名家,这无疑为其收藏增添了学术味。
>>第一次收藏
科班出身买下吴大羽
周大为是在加拿大长大,读的专业也是美术史,科班出身的他买的第一件作品是吴大羽的一张小小的蜡笔画,之所以选择这幅画也是因为和他所学有关系。
>>收藏体系
遵循美术史发展脉络
因为学的是美术史专业,周大为的收藏也是从美术史的角度展开,他的收藏体系共有两个。一是从中国进入现代主义开始,周大为认为把当中中断的脉络结合起来,这是他收藏当中找寻的一个方向;二是第一、第二代旅法、旅日的艺术家,像徐悲鸿、刘海粟这些艺术家,刘钢更多找寻他们脉络如何连接,还有当代国际化脉络上边找寻新的语境,这也是刘钢探索的方向。
>>收藏建议
媒体时代多向前辈学习
周大为觉得现在对于年轻藏家是很好的机会。“我们很幸运现在处于媒体时代,有很多前辈可以在我们前面做指导,引导我们少走弯路。”周大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