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婵菲
驼马出行图出自一座唐墓,由墓中出土的墓志得知,墓主是唐代安国相王的孺人唐氏,墓葬的年代是唐中宗神龙二年(公元706年)。安国相王就是后来的唐睿宗李旦,孺人,在唐代是对皇室宗王之妾的称谓,官职相当于三品。
唐代高等级的墓葬一般都由长长的斜坡墓道、过洞天井、甬道和墓室等几部分组成,它是模拟贵族府邸宅院的结构布局而设计建造的,其中墓道部分相当于府宅的大门以外,过洞天井部分象征府宅大门之内的重重院落,甬道和墓室则相当于主人起居的内宅。每一部分绘制不同题材内容的壁画。通常墓道两壁绘出行仪仗图,过洞天井两壁绘仪卫武士图和男女侍从图,甬道和墓室绘与主人家居生活有关的壁画。
驼马出行图有两幅,它们左右对称地分布在墓道的东西两壁,长4.5米。两幅图的内容和布局相同,均由三名驭者、两匹马和一头骆驼构成,出行方向是朝向墓外。图中人物、马匹和骆驼的尺寸和真人真物相差无几,画幅巨大,气势壮观。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牵驼控马的两位胡人。牵驼图中的那位胡人,头戴尖尖的卷沿胡式毡帽,身穿翻领窄袖袍服,脚蹬黑色高靿靴,是典型的胡人服饰。再看他的长相,浓眉深目高鼻阔嘴,还有连鬓卷曲的络腮胡子,“眼睛深似湘江水,鼻孔高于华岳山”,唐代诗人陆岩梦的诗句可谓贴切、写实。他身后的那头骆驼高大雄健,驼背上载着的似乎是成卷的丝绸。牵马图中的驭者也是一名胡人,但他的穿着却完全是汉人的装束,头戴幞头,身穿圆领袍服,牵着一匹五花马。两幅出行图中,除了上面提到的那头骆驼背上驮有货物外,其他的4匹马和另一头骆驼虽然辔头、鞍鞯、障泥齐全,但都没有驮运货物,更没有乘骑的人。
出行图,早在汉代就是墓葬壁画中非常流行的题材内容,它一般由车、马、人物组成。人物有步行者、骑马者和乘车者, 墓主人通常以乘车者的形象出现在画面中。出行的目的地有两个,或是去祠堂享受子孙的祭祀,或是到天界。出行图一直是后代墓葬壁画经常表现的内容,只不过,同一母题的绘画,在成百上千年的流传过程中,其内容会随着社会风尚的变化而有所改变,比如,北朝时期出行图中出现的牛车,唐代出现的轿子、鞍马和骆驼,辽代出现的驼车等等,但出行图所蕴含的丧葬意义是没有改变的。
在这两幅驼马出行队伍的前方,分别绘有一只长达6米的在云中飞行的青龙和白虎,这恰好证明这两幅出行图的目的地是天界。■
(作者系壁画研究专家、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副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