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至9月8日,“面对面:中荷肖像画及室内绘画展”在深圳何香凝美术馆展出。
展览选取了中国的陈丹青、毛焰和荷兰的让·沃斯特、菲利普·阿克曼四位艺术家的111幅作品参展。策展人、荷兰收藏家何凯斯希望通过展览呈现当代肖像画的面貌与特点。展览先在北京今日美术馆展出,现巡展至深圳。
在四位参展艺术家中,陈丹青最为引人关注。30年前,他以作品《西藏组画》成名于美术界。近年,他更为人所熟知的是他在公共问题上所发表的评议。现在,他以画家身份举办画展,受到的关注自然比一般画家大。
毫无疑问,这是陈丹青近年来少有的画展。展览带来了陈丹青近年来的22幅画作,据他称,这只是他这几年创作的1/5左右。现场展出陈丹青两类作品,一为人物写生,二为画书的油画作品。前者是他在美院任教期间创作的青年学生画像,意图“让自己恢复到写生状态”,后者以册页春宫为主题,是他探讨复制和绘画之间关系的成果。
时隔多年,陈丹青的绘画仍然保留着那种来自欧洲十九世纪的自然写实风格,何凯斯说,自己之所以喜欢陈丹青的绘画,是因为他画中的人物都很有个性,而这种个性通过细节体现出来,比如丝袜、手机和吊带上衣。
除陈丹青外,另外三位参展艺术家的作品亦值得注意。中国艺术家毛焰多年专注于肖像画。其画面没有任何叙事的背景,人物以暖土色为底衬,细致地突出人物目光、身姿与面部细节。此次展览的作品中,有其自1999年起,长期与卢森堡留学生托马斯合作的作品。
荷兰艺术家让·沃斯特大多从媒体图像中获得灵感。他翻阅杂志,从中选取漂亮的室内情景和模特,将之拼贴起来。他在豪华的贵族式的房间、汗牛充栋的书房上,描绘孩子和女人,女人和男人等。
另一位荷兰艺术家菲利普·阿克曼一直致力从事自画像创作。早年在艺术学院求学期间,他曾经尝试过装置、影像、行为等所有现代艺术手段。而从1981年画第一张自画像开始,他决定只画自画像作为自己的观念行为。
在他看来,“我画我自己,因此我在画全人类。”三十年来,其自画像已超过3350幅。此次展览就选取了其中的63幅。陈丹青说,阿克曼是他非常喜欢的画家,他的自画像有如欧洲绘画的地图:从十七世纪的严肃传统到新世纪的游戏卡通,欧洲出现过的几乎全部手法在这份地图中循环旅行。
肖像画和室内绘画在视觉艺术史上占有重要位置。一直以来,许多艺术家试图借由描绘人的面孔或环境来捕捉和呈现人的生存和精神状态。展览所呈现的,不仅仅是中荷两国绘画艺术,更有当下绘画个人化的趋向。记者 朱绍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