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文化部主办、广州艺术博物院[微博]承办的“心灵的艺术家——广州艺术博物院藏符罗飞作品展”于2013年7月13日至2014年1月30日在广州艺术博物院展出。
据广州艺术博物院院长陈伟安介绍,该展览是我院自收藏符罗飞作品以来第二次面向公众展出。该展览作为入选文化部2013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活动,我院从现藏的97件作品中精心挑选出70件作品,包括水粉、素描等。作品题材从山水、人物到花鸟,作品跨度从30年代到60年代。本次展览,为人们全面欣赏和研究符罗飞的艺术精神和艺术实践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符罗飞的一生是历尽坎坷、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他1897年出生于海南岛文昌县一个贫穷的渔民家庭,自小跟随父亲出海捕鱼。十二岁随堂叔流落南洋,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地当过铁匠、木匠、海员、割胶工等,从小饱受人间的酸苦。1919年受“五四”运动进步思想的影响,回国在南京暨南学校商科读书,1921年东渡日本士官学校学习陆军。1922年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半工半读,积极参加进步的学生运动。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上海工人武装起义。大革命失败,他被迫转移到新加坡当美术教师。1930年考入那不勒斯皇家美术大学研究院绘画系,并举办画展, 获得很高的声誉,大部分作品被皇家学院的名家收购。1935年,应邀参加威尼斯国际艺术赛会,所送的三幅作品全部入选两年一度的著名的“威尼斯国际艺术展览会”,被意大利评论家誉为“罕见的心灵画家”。1938年,国内抗日战争爆发,在祖国危亡,人民蒙难之时,他毅然丢下优厚的待遇和家庭,只身回国加入抗日的洪流。由于他的艺术在意大利取得了辉煌成就,一件作品都不准他带回国。回国后,他以画笔为武器,鼓舞人民抗战的热情,并于1948年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后,他历任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艺术系教授、广东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州市政协委员,孜孜不倦地从事美术创作和美术教育工作。
符罗飞一生作画近万幅,遗世仅900幅。早期在上海创作的作品因抗战毁于战火;在欧洲的1000多幅作品因被当作艺术珍品不让带回国,现下落不明,无法进入中国早期油画研究的视野;回国初期在香港创作的200多幅作品,因香港沦陷而焚毁;在抗战时期创作的数百幅作品在流亡途中大部分遗失毁坏;这批包括素描、水彩、粉画在内的200余幅作品以“饥饿的人民”为题,几次在广州和香港展出,并由夏衍先生主持,在艺术界和新闻界引起很大反响。评论界称符罗飞是“人民的艺术家”。后又经历“文革”抄家,其作品所剩无几。目前国内各大美术馆仅藏数百幅,且多为符罗飞亲属所赠。这些作品分别收藏在中国美术馆、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和广东美术馆,成为中国美术史的一部分。
亮点一:40年代的作品代表作《小乞与巨贾》、《酒色》、《报告》、《逃难》、《溃退》、《受训者》等深刻地揭露黑暗的现实与痛苦的人生,呼唤反抗民族的敌人和当权者的暴政。《小乞与巨贾》深刻地讽刺了寡廉鲜耻的当权者,一个个人形骨架的饥民与牛高马大的“官家人物”两个主体人物的形象相互衬托;《酒色》描绘了上层社会灯红酒绿的荒淫生活,一个“官家人物”一手环抱着一个颜面微酡、表情微僵的少妇,他得意、陶醉中还有几分粗野,傲慢地翘向天花板;《报告》画的是一个四只手的邪恶魔王站在一堆骷髅前,一双手蛮横地叉腰,一双手高举着屠刀;《新官上任》表现了升迁的官僚弹冠相庆,阿谀奉承,把酒狂欢;《逃难》和《溃退》是符罗飞先生在1945 年1月带着家眷逃避日军炮火的紧急时刻,不失时机地速写了的场景,描写了战乱时期的贫困和不幸。一边是贪污、枉法、升官发财、特务横行,另一面是饥饿、死亡、兵灾、旱灾。符罗飞从都市繁荣的正面透过都市以南的背面,深刻地表现出鲜明的批判指向,锋芒直指国民党腐败政府的官场黑暗、生活糜烂,对帝国主义卑躬屈膝,对民众横征暴敛,对民主人士无耻迫害的主题。
亮点二:展览中还有一部分素描作品非常精彩,画的都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主题大致分为土改运动、饥民和日常劳动生活,浓重地注入了家国之哀、家国之愤、家国之情、家国之爱,散发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符罗飞的速写作品会让人深深有感于他处于困难处境中,仍坚持作画的顽强意识。在战乱的年代,环境的困难使他无法对绘画工具材料有所讲究,但他仍然大量以小纸片、各式随手捡来的包装纸、日记本纸、草纸为作画材料,这些只有巴掌大的速写虽然大都是风格粗犷的急就章,带有一种泣天动地、情不自已的悲悯感,但远比他当时由于无力购买油画颜料而以粉彩颜料做大画的艺术效果生动有力。如速写画稿《饥民》组画。1945年,我国湘桂地区发生了罕见的大灾荒,符罗飞冒险深入到湖南灾区写生,那里饥殍遍地,惨不忍睹。灾民在呻吟、呼号,在死亡线上挣扎。作者也无法抑制内心的痛苦,以他那追光摄影之笔写下了灾民的苦况:一双双深陷的、圆睁的、绝望的眼睛,一张张愤怒的面孔,在符罗飞的笔下表现得淋漓尽致。那深沉、愤怒的笔触,灰暗而惨淡的画面,其艺术力量和思想深度是其他画家所不能比拟的。这些作品,当时曾唤起人们的觉悟,发扬战斗的精神。
1958年夏天,符罗飞回到海南,这是他自1915年离开后首次回乡。这次回乡,心情澎湃的符罗飞创作了一批以家乡为题材的作品。《水上人家》、《江滨生涯》、《渔火》、《椰林村舍》等山水画作,似乎总带着他的故乡海南所特有的那种日照充足、海水腥咸、季风怒号的热辣辣的况味,更体现了他在艺术上从不因袭中国或西洋的传统技法,熔中西画法于一炉,独创豪雄奔放而又沉着浑厚的风格。
符罗飞把一生献给了革命,献给了人民,人民永远怀念他。他的家属把符罗飞的九十七幅作品捐献赠给广州艺术博物院,为我们的艺术宝库增添了无限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