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欢迎光临 [云翼收藏网]
云翼收藏网
网站首页开户交易所行情邮票钱币收藏品收藏市场交易软件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品 >> 油雕 >> 油画雕塑 >> 吴为山:一台电视机便是一个雕塑展览馆
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品 >> 油雕 >> 油画雕塑 >> 吴为山:一台电视机便是一个雕塑展览馆

吴为山:一台电视机便是一个雕塑展览馆

作者:佚名      油画雕塑编辑:admin     

  编者按:

  由中央电视台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雕塑院、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艺术委员会协办,中央电视台书画院承办的2013“中央电视台雕塑大赛”日前在京启动。用全国政协委员、著名雕塑家、活动组委会副主任吴为山的话来说,本次大赛既是展示中国当代雕塑优秀作品,培养雕塑艺术人才的一个平台,也是将雕塑艺术与电视艺术相结合的一次大胆尝试。近日本刊就此话题对吴委员进行了专访。

  探索当代雕塑之美的呈现方式

  问:吴委员,您是当代中国的著名雕塑家,致力于雕塑艺术的创作,如何想到要参与这样的一次电视与雕塑相结合的活动呢?

  答:我的专业是雕塑,对“雕塑是一个凝固的艺术”有深刻的体会。凝固就是相对地静止,所以我们要欣赏雕塑艺术,一般要到特定的展览场所才能感受到,需要一定的空间、环境包括灯光等条件。它和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是融在一起的。比如你到埃及看到法老像,可以感受到古埃及的经济、政治、宗教;你到希腊去,看到竞技场地的雕塑,可以想到希腊雕塑对于人体美的崇尚;你到秦陵看到秦始皇兵马俑,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皇权与中国古代艺术之间的某种关系。所以雕塑它与空间、环境、地理等“生存”的条件是紧密相连的。当我们平常在图片上看到雕塑的时候,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平面的图像,对于雕塑艺术所能带给我们的震撼,感受是不完整的。但确实有一种媒体,它能够把雕塑的美展示出来,那就是电视艺术。电视可以全方位、从各个角度来展示,还可以利用配音、背景、画外之音等制作技巧来烘托。不但可以充分展示雕塑艺术之美,经过电视的诠释,还可以使雕塑艺术的含量和文化精神更为扩散,所以我非常赞同胡占凡台长的创意,举办中央电视台雕塑大赛。这也是当今文化建设的一个创造。

  问:电视媒体在今天具有广泛性和普及性,而雕塑则是众所周知的高雅艺术,此次雕塑大赛如何思考电视的“俗”与雕塑的“雅”之间的关系?

  答:现在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对文化的需求越来越高,我们不能满足于快餐文化,我们应该把精英文化即“雅”文化作为一种大众文化来传播。在所有的精英文化中间,雕塑是一个很严肃的艺术,特别是在中国的古代,雕塑和宗教、人的精神世界紧密相连,但雕塑和人们的生活也是紧密相连的。所以雕塑既有高雅的一面、神圣的一面,同时也有它喜闻乐见通俗的一面。当然在古代,雕塑主要是为皇权和宗教服务的:墓道前面的石刻、墓葬里的陶俑,石窟及庙堂里面的佛像等。上个世纪即20世纪,一批中国的留学生,像刘开渠,滑田友,李金发,江小鹣他们把西方的写实主义传统带到回中国,开启了中国近现代雕塑的历史,也就产生了像“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这样的雕塑作品。中国近代雕塑是和反帝反封建的民族解放运动紧密相连的。新中国成立之后,我们学习苏联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文化,很多工农形象成为雕塑中的新形象。到了“文革”时候创造了一些“偶像”。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雕塑基本是向西方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学习。

  但回溯这一段雕塑的历史,不管我们是向法国、苏联学习,还是向以美国为代表的现代、后现代主义学习,都没有很好地继承发扬中国的雕塑传统。这次的电视雕塑大赛,可以说是雕塑艺术和电视艺术“一拍即合”。我前面为什么要谈这么多?就是我们要通过这样的具有普及性的活动,把中国精神展示出来,把中国气派表现出来,把代表时代精神的作品弘扬出来,让中国的现代雕塑在国际上产生强烈的话语地位。我想,让世界了解中国,并不是把一个古代的中国“拿出去”让别人来了解,而是,我们要拿出我们这个时代的创造。

  当代雕塑艺术展现当代中国精神

  问:怎样理解雕塑中的中国精神、中国气派和时代风格?

  答:中国精神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中国气派不是简单的民族形式,时代风格也不是哗众取宠的跟风、赶时髦。它实际上包含着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以及中国文化当中“仁义礼智信”这种和谐的文化理念。但它绝不是穿着长袍马褂带着瓜皮帽的一个古人,而应该充分融合今天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的创新精神,并包含着中华民族艺术面貌。只有这样的作品才能国际化,才具有国际视野。国际视野不是抄袭美国,不是模仿克隆西方,那样的做法是非常错误的。错误在什么地方呢?因为所谓国际视野,中华民族是世界的一部分,世界文化具有丰富性、多样性。我们只有强化中国的文化、强化现代文化的包容性、和谐世界的文化特质,才能在多元的世界文化中体现出自身的存在。我们今天强调中国精神、国际视野,建设美丽中国,实际上都是在大的世界格局当中实践未来发展的方向,从而实现我们的中国梦。雕塑可以“雕塑精神”,“雕塑历史”,“雕塑时代”,更可以“雕塑未来”。这16个字是这次大赛总的出发点。我们的目的就是要引领社会的文艺创作,激励年轻人去挖掘中国的传统文化,同时加强自信,创作出反映时代精神的精品,用时代的精品来展示中国的形象。

  问:可以具体谈谈雕塑和电视的“结合”这个问题吗?

  答:这是很多人都要问的问题。“青歌”结合得很好,现在已经是一个品牌了。雕塑是冷冰冰的东西,艺术家是静止的工作,但是这里面确确实实有结合的空间。什么空间?就是我们平常欣赏雕塑,但对雕塑创作的程序、过程往往不甚了解。而了解雕塑的创作过程,对雕塑艺术本身的了解肯定会更深刻。这是一。第二,雕塑家都是幕后之人,工作在台后,和舞蹈家、歌唱家在台上工作性质不同。但雕塑家又是艺术创作的主体,人们如果能够了解他们的生存状态、了解他们的理念,也就可以更好地领会他们的雕塑艺术。第三,我们习惯于在空间的广场或广场的空间来观赏雕塑,在这些空间观赏雕塑,需要相当的专业知识。如果没有相当专业知识,所谓观赏不过是一扫而过。电视艺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如电视艺术家可以通过讲述对雕塑的理解,通过音乐、灯光以及各个不同角度的展示,在荧屏上帮助观众理解艺术的内涵。雕塑家通过和电视艺术家的合作,运用空间、解说词、音乐、灯光等电视艺术手法,可以综合反映雕塑的三个价值: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创新价值。通过解说词,阐释雕塑的创作背景、历史背景;通过不同角度的展示雕塑的艺术价值;通过横向和纵向的不同时期不同空间不同地域的艺术的比较,来体现雕塑的艺术价值。雕塑艺术和电视艺术结合的空间非常之大,我认为,这次的电视雕塑大赛具有里程碑意义:1.雕塑艺术跟电视艺术媒体的结合,使雕塑从精英文化向整个市民文化、全民文化进行普及。2.一个学术组织,把对中国当代文化建设的理念寄托于媒体,鲜明地提出自己的文艺主张,从而起到引领文艺创作的作用。3.这是一次国家化的雕塑大赛,必将推动中国雕塑的国际化。4.引导学术机构、媒体和艺术家形成互动。光媒体找艺术家,信息不对称;光学术机构来做活动,缺乏传播。三者结合,我们把各方面的作用都发挥得淋漓尽致。

  问:与电视艺术结合,是不是您对“当代艺术”追求的一个体现?

  答:有人说,今天我们的创作要做当代艺术。他们把西方的艺术模式和形式当作现代艺术的本质。所以我们看到的当代艺术就是用一种多媒体,用一些调侃讽刺,用一些过时的文化理念,或者是故意反传统、叛逆,或者是把古代的文化元素现代化或当代化。好像这都是当代艺术了。这是不全面的。当代艺术最重要的:1.国际性。国际性是当代艺术中避免不了的特性。我们生活在当代,媒体信息爆炸,所以我们的思想、行为方式不可能不受到全球化的影响。2.对传统价值的反思和反叛,对传统价值的重新评价和认定,对传统资源的借鉴。这是当代人在特定的文化语境中,自觉生发出来的。对传统的认定会体现在当代艺术中。3.我们对于作品,对于所创造的作品的永恒性的一种期待和追求在当代艺术创作中被淡化。这是所谓“活在当下”的特点的体现。这是当代艺术的一个特色。电视,作为传播力度极广的一种媒体,把雕塑作品融汇在不大的荧屏当中,使每一个创作者能在现代社会中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空间,也使更多的观众可以面对面地对那些相对比较安静的雕塑艺术家对话,我认为这是对“当代艺术”的一个极大的推动。4.任何一种艺术创作,均有特定的环境和语境。雕塑艺术家习惯了自己作品存在的空间在广场、展馆、在室内的任何地方。当他们的思维转向电视荧屏,当他们意识到作品一旦被播出,顷刻间有亿万人观赏品评时,他们的思维、观念及对空间的理解都会改变,他们创造作品的方式及作品的形式也会改变。这将产生新的创作风潮,催生艺术创新。

  兼容并蓄是我的学术追求

  问:您在这次大赛中会不会提交作品?作为学术主持,您会鼓励何种风格的雕塑作品?

  答:作为学术主持,在大赛过程中,我不会送交作品,我应该要关注的是自己的艺术理想。当然这个理想不是个人的,而是把不同流派、风格的艺术家融于一体,来创作出气象非凡的宏大的一批雕塑出来。我希望通过此次大赛,激励创新,使一批有潜力有才华的年轻艺术家脱颖而出。再次,就是要使得国人进一步了解雕塑艺术的文化和价值。然后,让世界能了解今天当代中国的艺术创造。这四点讲起来似乎很有逻辑,但是不是空呢?不空。中国当代雕塑的多种流派是什么?首先,我们一谈雕塑就说到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的影响,这种影响是从学院教学中来的。第二,我们受到苏联革命现实主义的影响。第三,我们受到西方现代主义和以美国为代表的当代主义的影响。我们还受到中国雕塑传统的影响!霍去病墓的写意风格、佛教艺术道教艺术乃至民间美术的影响……这些影响综合起来,有不同的流派来吸收它们,强化它们,有所取舍而形成不同的艺术风格。这些不同艺术风格、流派的形成,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对世界认识的提高,对所有存在价值的判断。我作为一个学术主持,应该鼓励今天的雕塑创作吸收所有创造形式的精华,或转换、或变形、或继承、或发展,而不由个人的风格和个人的喜好为标准。

  问:您通过个性化的艺术实践,建立了一些富有价值的雕塑艺术评价标准,可否为我们做一个介绍?

  答: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我有感于整个社会经济文化的转型,觉得一个民族的复兴不仅仅在于经济,更在于文化,文化是塑造一个民族灵魂价值的所在。我开始着力塑造一批从古到今的名人雕像,使他们的形象突出地展示出来。到现在为止,我已经做了几百个雕像,世界上一些博物馆都有收藏。作为艺术对社会的教育功能起到了,但作为雕塑的本体,我也有感于中国近现代以西方艺术标准为标准,我提出了“写意雕塑”的概念。“写意雕塑”不是一种方法,实际是一种文化自觉,是对中国艺术思想、文学创作的一种审美的归纳和总结。中国的诗性文化、天人合一的思想、似与不似的创作理论,特别是顾恺之的“传神论”,石涛的“一画论”都体现了一种“写意”的精神。“意”可以让天、地、人相通,“意”可以让古人、今人相通,“意”可以让东方、西方相通。这个“意”,既是弘扬中华文化最优秀的传统,也是在挖掘中华文化优秀遗产为今天的文化建设服务。通过“写意雕塑”的提出,我尝试建立中国现代雕塑艺术的一些评价标准和语言体系。虽然“写意雕塑”对中国雕塑有很大的概括性和综合性,但它毕竟是多种创作中的一种。中国的雕塑可以有无数的创作道路,雕塑大赛要有宽广的艺术胸怀,对热爱创造的年轻人采取宽容的态度。

  问:此次雕塑大赛在学术关怀和学术创新的探索上有何亮点?

  答:雕塑大赛会充分关注艺术理论界对雕塑艺术的研究和理论创新作用。创作是常青树,理论是阳光。艺术在不断创造过程中生发出新的理论,新的理论再反过来指导新的艺术实践。在这次大赛中,我们不但要强调艺术家个体,还要关注艺术家群体。在艺术发展的历史上,个人的创作常常被重视,流派的作品也不可忽视。比如西方的印象派,中国艺术史上的金陵画派、吴门画派等,都是作为一个艺术流派而发挥了巨大影响的。

  问:大赛吸收不吸收外国艺术家参与?

  答:有外国人参加,题材没有限制。我们总的是中国精神、中国人文和国际视野。如果作为一个西方人,能用他的艺术视野和雕塑创作来表现中国文化、中国当代精神,让全世界都来关注中国,那么中国的文化就得到了最好的传播,何乐而不为?

关于我们 | 交易所开户入口  |   客户端下载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4 云翼收藏网(www.3219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