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未想过,这冷冰冰、没有生命的,用玻璃钢雕铸出来的塑像竟会让人产生温暖的感觉:微微侧头的母亲用双手抱着孩子,被爱温暖着的孩子稍稍仰着头,嘴角在笑,或是在牙牙学语。使人怜惜的是,这可爱的孩子并非四肢健全,他的左手小臂残缺。不过,在艺术家的塑刀之下,肢体的残缺完全被一种天伦的母爱所淹没……这就是海南著名雕塑艺术家陈学博的作品,陈学博给这尊伫立在海口市特殊学校的雕塑起了一个名字———《大爱无疆》。
———访海南著名雕塑艺术家陈学博
海口晚报记者 吴雨倩
近日,第二届海南雕塑作品展于海南省博物馆成功举办,陈学博作为策划和执行者,在半年前就将准备工作做足,此次的雕塑展特邀国内外30位雕塑名家和海南省38位雕塑家参展,不但是海南省雕塑艺术家整体阵容及作品的一次集中展示,也是海南省雕塑艺术家与国内外雕塑名家一起创作交流的一次高水平雕塑大展。
此次的展览不仅受到国内顶尖雕塑专家的赞誉,更受到参展的观众们的热烈欢迎。因此,原定展览一周的雕塑展被一而再再而三地要求延展。
英国雕塑艺术硕士。现任中国雕塑学会理事,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委员,海南省雕塑艺术学会会长,海南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海口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海南凌博雕塑艺术有限公司艺术总监,海口市文化艺术传播研究中心雕塑家。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文化委员会委员,民盟海南省委文化专委会副主任,民盟海南省委委员、民盟海口市委副主委,海口市第十三届政协委员。
陈学博简介
为“李白塑身” 发现艺术天赋
说起第一次接触雕塑,当时的场景陈学博仍旧历历在目。他告诉记者,在自己三四岁的时候,父亲是一位很资深的雕塑家。有一次父亲将厂里的半成品无头半身塑像带回家准备做资料用,而当时小小的自己,觉得这个无头的雕塑身躯很像诗人李白的身子,于是趁父亲不在家时,悄悄地用雕塑泥鼓捣出人头的模样,再认真修改,然后将这个自己认为是李白的头像安在半身像上。父亲回来后很吃惊儿子的“大作”,不仅没有批评儿子私自把玩,还赞扬儿子有做雕塑的天分。于是,从那时起,自己就跟雕塑结下不解之缘了。
记者了解到,陈学博在大学还未毕业时,就实现了自己儿时的愿望———给母校送一尊自己亲手做的雕塑。那是一尊象征着青年人追求梦想和知识的塑像,1996年伫立在海口第四中学的显目处,为玻璃钢塑品。
万春会雕塑展 迎来事业曙光
2000年,在广州美术学院工作的陈学博为追求更高更远的雕塑造诣,想到了出国留学,但高昂的出国经费是个现实问题。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心为自己开创一个雕塑艺术平台,以卖作品投资的方式去赚取出国经费。
说干就干,他以借款的方式集资了开公司的经费,并决定给公司取名为“凌博”。“十几万的投资,3个月便血本无归,当时与铺面的老板签订的合同是5年,没想到那是临时铺面,3个月后便被拆迁。”陈学博说起当年遇到的种种挫折唏嘘不已。
朋友的钱要还,出国留学的信念也还在,陈学博坚持“凌博雕塑”不能昙花一现,在挺过了黑暗后,终于看见了曙光。
2007-2013年,陈学博受政府委托,连续组织开展了7届大型万春会“凌博精品雕塑展”。其中,2007年首届万春会“凌博雕塑展”,亦是海口市建市八十年来的首次室外大型雕塑展。参展作品突出“和谐”的主题,无论是少女与小鹿和谐相处的《共舞》,还是孩童坐在海豚上嬉戏的《嬉》等作品,给众多游客留下了深刻印象。
此后6届精品雕塑展览,来自国内外的参观者络绎不绝,好评如潮。单次展览观展人数最多时超过65万人次,前后7年观展总人数约400万人次。海口市万春会“凌博精品雕塑展”已成为每年春节固定的文化活动。
2009年,陈学博两次选送雕塑作品在英国伦敦展出,其中汶川大地震纪念雕塑《宝贝,我爱你》,表现出了大灾大难中的伟大母爱。
一天,一个月,一年,这样的坚持并不难,难的是没有时限的坚持。但雕塑对陈学博来说,无论多辛苦都是一件幸福的事。
“雕塑并不是冷冰冰的,当你在用灵魂去打造每一件雕塑作品的时候,它是温暖的;雕塑并不是没有生命的,当你倾注激情去打造自己作品的时候,它已经刻上了生命的痕迹……我爱雕塑,犹如我热爱生命一般。”陈学博说。(记者 吴雨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