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童 (北京)
去英国大英博物馆参观,在中国馆里见到了许多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于是,众多国人感到了切肤之痛,认为有朝一日应收归国有才可一洗耻辱并弘扬国光。的确,这些文物有一半是在国弱民衰的年代被列强掠夺过去的,令国人有丧明之痛。近年来,随着国力的强盛,文物单位及一些民间机构,开始有选择地斥巨资回收这些文物,比如圆明园的生肖头像,被盗之冰壶秋月、雕玉双联之类。大概看着心里欢喜,触物兴怀。然而这回收来的文物究竟对今人有多少启迪,许多人就不闻不问了。
这年月,常听说某地开发商大兴土木,便将地上地下的文物铲平推倒,挖掘扔弃,阵阵声讨过后,一切照旧进行。所谓抢救性挖掘也不过是杯水车薪,难以为继。又目睹了一些挖出的“古人”身份不明,成了通缉犯般四处被三媒六证。于是乎,曹操被大卸八块,东西争煮一番;刘备就身分二身,再次进入了蜀汉相争之地;李白出生地也被抢个不亦乐乎。对照来看,这类令人啼笑皆非的你争我夺,就如同盲目回收境外文物那般弄了个不知所以然。
前阵子,媒体报道了一则消息,意大利对于疑为《蒙娜丽莎》的原型威尼斯公爵夫人,欲掘墓通过现代科技手段验明正身。而这幅千古名画,今却被法国的卢浮宫收藏,世人也并未因此就认为列奥纳多·达·芬奇不是意大利佛罗伦萨出生的画家。联想起来,中国的文物,因种种历史原因流失海外,进入他国的博物馆,有时也未必是坏事。
诚然,对这些文物曾经被肆意掠夺,我们是感到义愤,但时过境迁,这坏事已转换成了展现华夏文明的招贴画。大英博物馆对文物的妥善保护,客观上让世界人民更多地了解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反观我国的文物保护,除了许多历史原因外,尚有因盗掘、因偷窃而龟玉毁椟的。不久前,戒备森严的故宫[微博]珍宝被窃一案便是一例。面对文物的失窃、被毁,相对于早年就流失海外的那些幸存者来说,实在是件更让人深恶痛绝的事。
由此看来,除具有极大历史价值的文物可回收外,是否需要花去那么多冤枉钱抱布贸丝,就值得商榷了。你若能将现存感天动地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就是功德无量了。再者,中国人回收文物,不必只限在狭隘的国产货上,视野应更开阔一些。常听说某国产画家的画,被拍卖行拍出高价,让他国人收购去,便感到无比的自豪。但你可曾听说国人收购来莫奈、毕加索、伦勃朗与西方新锐画家的杰作吗?我们的艺术文物价值观仍停留在固步自封、坐井观天的阶段。假如《蒙娜丽莎》是中国人的画作,假如画中人也是中国贵妇,在他国现已成为世界性的密码,让人去解读,我们又会怎么想呢?是声讨抑或是感到欢欣鼓舞?记得圆明园建立之初,就邀西国画家郎世宁来画壁画,今也有许多彼国建筑大师设计的著名建筑立于我国国土之上,这算不算是中国的成就呢?这样看来,蒙娜丽莎究竟是意大利人还是法国人都不重要了,其艺术价值成了包括中国人在内的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作者为编辑、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