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弃的电路板在艺术家手中会变成什么?美味的南瓜,神秘的木乃伊,灵异的修士服,忧郁的维尼小熊,静美的盆景……雕塑家杨光挥挥手中的“魔杖”,工业垃圾顷刻间就幻化成美丽的艺术品。
昨日,“别样的风景——杨光雕塑作品展”在深圳书城中心城南区二楼深圳艺廊展厅举行。展览将展至9月10日。
晶报记者 李海若/文 张定平/图
化腐朽为神奇,
深圳孕育出生态雕塑家
这是杨光在深圳的首次个展。杨光今年39岁,他出生于广东潮安,但成长生活于深圳。“作为国内比较自觉地关注生态问题的艺术家之一,杨光这种主动向园艺领域借用雕塑材料和形式的创作方法,是他对当代雕塑的一个贡献。”策展人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博士生导师、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孙振华博士说。
杨光从2005年开始创作生态系列雕塑作品。“杨光还在深圳上学期间就爱‘捡垃圾’。枯死的树枝在别人看来了无是处,在杨光眼中却是宝贝。他始终都在关注自然,他的作品赋予植物第二次生命,也赋予电子垃圾第二次生命。别人还在玩造型,杨光却在创造生命!”深圳资深设计师孔森不吝赞美之言,“杨光的作品的确有化腐朽为神奇的魔力!”
“生与死,一直贯穿于杨光的作品之中。无论是长草的骷髅头、灵异的修士服还是新盆景系列,其中都有着哲学上的深思与关怀。”孙振华说。例如,《期望》、《星愿》、《衣物》、《被打包的人》、《困禁》、《至高的荣耀》这类作品,更有历史感,它们借用了一些历史的意象,例如木乃伊、修士的服装等,具有一种神秘、奇诡的意味,将历史和现实问题结合在了一起。
围绕生态问题,
尝试用新雕塑材料
多年来,杨光雕塑的问题意识集中在两个方面。孙振华说,“一方面,杨光的作品始终围绕着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以及当代生态环境问题而展开;另一方面,他的作品一直关注当代雕塑材料的问题,着力进行新雕塑材料可能性的尝试。基于这两个问题,杨光的雕塑持续而又专注,其结果是我们所看到的两大雕塑系列:新盆景系列和电子废弃物系列。”
这些作品的诞生离不开杨光成长的环境。孙振华表示,作为一个在深圳长大的雕塑家,杨光这一代人印象最深刻的,恐怕是他们亲身经历和感受了这座城市飞速现代化的过程,以及现代化给这座城市所带来的巨变。支撑深圳这座城市变化的,还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工业化,而是以电子工业为基础的新型的工业化以及信息化,这是深圳城市的特点,也是生活在深圳这座城市让一代年轻人最为感同身受的地方。杨光这代人一方面享受着高科技给城市和个人生活带来的好处和便利;另一方面,正是因为变化的迅速、对比的强烈,他们同时又深刻地感受到了现代化、高科技给这个时代和人的生活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和后果。
金属材料与植物
并置出“别样风景”
孙振华说,从雕塑的角度看,杨光的新盆景系列作品具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一个是生态雕塑的概念,另一个是完全不同的材料并置所产生的对比效果。
“这些金属材料是工业时代很典型的代表物,我把它们与植物并置在一起,混合着一种温暖的疏离感。”杨光说。在孙振华看来,杨光借用盆景的方式,对岭南人情有独钟的盆景进行了转化,赋予它们一种更有文化张力的形态和具有雕塑感的空间方式。他让工业文明时代最典型的金属材料“不锈钢”作为盆景的外部载体,让土壤、活的植物与之并列、交错、组合,形成了科技与自然、金属与生态的对比,它给人的联想是“人为的、装饰的、光亮的、夸张的工业文明和自然的、生长的、绿色的、生态的文明形态之间所存在的矛盾和冲突”,它甚至还能引发出生长和压抑、自由和束缚、冷漠和温馨等各种视觉联想。
变废为宝,
用废弃电路板做雕塑
杨光另一个系列作品是由废弃电路板创作的。
这是杨光所发现的又一种特殊的雕塑材料,这种材料在“新盆景系列”的基础上有了更进一步的推进。孙振华说,这些废弃的电路板是电子工业产品使用过后所产生的工业垃圾,电子产品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但这些废弃电路板也给人类带来了环境问题。杨光利用废弃电路板作为雕塑材料进行创作,进行了资源转化和废物利用的最大化,开辟了一条新的雕塑材料来源渠道;同时,他利用了电路板特殊的肌理和质感,挖掘这种材料的表现力,使电路板材料的雕塑具有一种特殊的魅力,呈现出一种令人触目惊心的“美丽”。
杨光的《瓜果系列》表面是轻松的、田园的、生活化的。但形式之美背后透露的是残酷的事实。杨光指着墙上的“南瓜”对记者说,“这些瓜果看起来既熟悉又陌生,虽然形还在,但材质却是电子用品,所以已经不是我们认识的那个南瓜了。其实,在国内也有很多人在用废弃材料做雕塑,他们的表现形式都很美。我关注的是美背后的残酷,我希望这些雕塑能给人们带去一种对当下生存状态的反思。”
“在某种意义上,废弃电路板也是一种文明的废弃物,利用废弃电路板所创作的雕塑,本身就有一种批判和反思的意味。如果说,新盆景系列在材料的并置中更多是一种外部冲突的话,废弃电路板作品则将问题导入到材料内部,它本身就具有非常丰富的意义。”孙振华说。
这些金属材料是工业时代很典型的代表物,我把它们与植物并置在一起,混合着一种温暖的疏离感。
——生态雕塑家杨光
在某种意义上,废弃电路板也是一种文明的废弃物,利用废弃电路板所创作的雕塑,本身就有一种批判和反思的意味。
——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博士生导师、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孙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