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福州9月14日电(记者邰晓安、郭圻)在福建省莆田市的国际油画城里,街旁林立的店铺中,一块招牌惹人注目:招牌中间是颗红星,两旁分别写着店名“艺新绘峰”,红星下面的“1977”,向外界暗示着店铺老板出生的年代。
店铺里各色风格的油画挂在四边墙上;一张桌子旁,两位工作人员正对着电脑在网上和客户洽谈着业务;老板陈志峰则在里间专心画着油画。
“我想画一幅表现我童年时姐弟情感的画,那时候大家都穷,有什么好东西我姐姐都会让着我。”陈志峰说,他喜欢用油画去表现情感,也是油画改变了他的一生。
油画在中国是个舶来品,莆田人开始画油画则是上世纪80年代的事了。陈志峰从小学习不好,却对画画充满兴趣。1991年,15岁的陈志峰在莆田拜师学习油画,还遭到很多误解。“那时大家对油画还不了解,周围的人还以为我去做油漆工,因为老是弄得一身都是涂料。”
后来陈志峰又辗转厦门学艺。在他学艺的几年中,因为外贸市场的强大需求,精明的莆田人瞅准商机,从事油画行业的人已经越来越多。当时的莆田商业画基本上都是家庭作坊式,接的订单多是名家作品临摹、田园风景、人物肖像等廉价商品画。
伴随着商业大潮汹涌而来,商业油画在莆田发展十分迅猛。莆田的油画画家、画师很快达到2万多人,成为中国油画产业最为庞大的人群。莆田也发展成为中国三大油画产地之一,年产值达到15亿元以上,占全球油画产量的30%左右。
21岁时,陈志峰也加入到莆田日益壮大的油画商业画队伍中。凭着几年学画的功底,陈志峰的商业画生意很快就上了轨道。他的画出口到欧美、东南亚等地,每个月的营业额都能达到几十万元。
不过莆田的油画作坊分散在全市各地,上门来的客户往往把价格压得很低。不少莆田画师为了能够提高油画售价,便离开莆田,前往上海、广东、厦门等客户资源更好的地方。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莆田的商业油画业更是面临困境,国际订单量急速减少。虽然2009年以来中国市场的油画需求逐渐增多,但陈志峰一个月的营业额相比以前,还是减少了一半左右。
莆田的油画产业亟须提振。“我们还是得两条腿走路,不光要有商业画,今后原创画也要做起来,把产业档次提升上去。”陈志峰说。
政府、行业协会、商家都在思考莆田油画产业的升级问题。
2012年底,在古韵悠长的千年古刹南山广化寺旁,莆田国际油画城正式建成使用。“原来莆田的油画企业太分散,我们想建立一个油画城把大家聚集起来。这样产生的集聚效应,一方面能减少成本、方便产业配套的发展;同时也给外地客商带来方便。” 莆田国际油画城管委会负责人杜子雄说。
油画城分二期建设,一期总投资约5000万元,打造119家油画专业门店;二期计划投资2亿元。“力争在5年内把我们的油画城打造成集油画原料集散、创作、销售、展览为主,兼顾旅游、娱乐、文化传播等服务的国际油画艺术中心。形成年产值20亿元的专业市场、国家级示范基地。”杜子雄说。
陈志峰很快在油画城租了店面,而且他发现不少曾经外流的莆田画家、画师也回到油画城里。除了集聚效应和优惠的进驻条件外,政府还搭建免费的油画网络展销平台、组织园区企业赴外地展览,这吸引了许多有更大抱负的从业者。
陈志峰说,“产业的提升是必然趋势。现在我把商业画交给徒弟们去做,我就专心创作原创画,希望能够画出更有生命力的作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