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州胡氏石雕作为手工雕刻为主的传统技艺,已经传承了100多年,至今已传至第三代传人胡乃成。与现代机械工艺制作不同的是,传统石雕工艺的每一块石料都是在石匠手下,经过精雕细琢后变成栩栩如生的作品,这些独一无二的创作,也包含了胡氏石雕百年来传统的制作精髓。但是,随着机械化时代的到来,石雕艺术品呈规模化生产,给传统的手工雕刻艺术品带来巨大的冲击,如今这项已经被列入大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工艺,正面临着失传的危机。
“闯关东”把石雕技艺带到大连
胡家祖传的石雕技艺,是从胡乃成爷爷那一辈开始的。清末民初,胡乃成的爷爷居住在山东省莱西县,是当地赫赫有名的石匠。胡乃成的父亲从小就被送到私塾读了九年书,并且精通诗词书画,是一位舞文弄墨的读书人,从来没想继承祖传的石雕技艺。
胡乃成的父亲18岁时,只身一人背着包袱,跟随“闯关东”的热潮来到大连,但当时战乱动荡,他只好又收拾行李重新回到山东老家,在家潜心学习石雕技艺。想到石雕行业在东北并没有专门的从业者,胡乃成的父亲学成后,又把石雕工艺带到大连。
“我小时的玩具都是父亲雕刻的,他能把看到的东西都用石头雕刻出来,而且还经常为村里的乡亲们修葺石头房,并在房屋的石块上雕刻花鸟。 ”从小耳濡目染,使得胡乃成对石雕逐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胡乃成回忆说,父亲的石匠铺一度很受欢迎,雕出的作品也经常被争相购买。然而上世纪50年代中期,现代化石雕机器的投入使用,对胡乃成父亲的传统石匠铺产生了强大的冲击,此后石匠铺的生意逐渐冷清,有时甚至好几个月也卖不出一件石雕作品。“当时父亲的身体也不太好,石匠铺只好被迫停业。 ”
子承父业重开石匠铺
胡乃成在家里排行第五,共有七个兄弟姐妹,但虽然父亲的石雕手艺出神入化,但几个儿女却没有人愿意学习这门传统的手艺。“父亲看我对石雕还有些兴趣,就准备将石雕技艺传给我。 ”
从那之后,胡乃成开始在家埋头苦学雕刻技艺。长时间的勤学苦练加上父亲的谆谆教导,使胡乃成的手艺突飞猛进。此外,凭借胡乃成多年来对石雕技艺的理解,又研究出多种创新的石雕技法。
1986年,胡乃成下决心要将传统石雕技艺发扬光大,于是在金州重新开设了“胡氏石雕”石匠铺。石匠铺重开不久,他就接了一个替某工厂雕刻一尊大型雄狮石雕的大单子。为了打响这第一炮,他决定亲自去山东采买石料。
“完成这座狮子石雕需要一块12.4吨的巨型石料。 ”但跑遍了整个山东省,胡乃成也没有找到合适的石料。就在他打算离开山东时,却机缘巧合地在一家大理石工厂的料场的空地上,发现了适合雕刻石狮子的巨型石料。又经过多日寻找,胡乃成找到了可以拉载石料的大船,12.4吨的巨型石料终于被运回了金州。经过两个半月的潜心雕琢,这块巨型石料在胡乃成的手中变成了一尊雄壮威武的石狮子。
此后,胡乃成在大连一“雕”成名,他也一下子变成了上世纪80年代稀有的“万元户”。随着胡乃成的知名度提高,很多工厂、景区都找他雕刻大型石雕。这些年来,他曾雕刻过20多座大型石雕。
现场雕出来公鸡仿佛能打鸣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金州新区八一路附近的“胡氏石雕店”,小店虽然只有十几平方米,可是屋子里面的架子上满满的都是雕刻好的花鸟鱼虫。今年已经69岁的胡乃成如数家珍地给记者介绍起他自己创作的作品。“这是‘马到成功’、这是‘五福临门’,还有‘翡翠玉白菜’、‘凤凰穿牡丹’、‘双龙戏珠’、‘喜鹊登梅’……”
据了解,石雕店里的每一样作品都是胡乃成用凿子、锤子一点点雕刻而成,每一件都是他的心爱之物。见记者有兴趣,胡乃成立即戴上眼镜现场雕刻起一尊未完成的“雄鸡报晓”石雕。没一会,一只栩栩如生的公鸡就出现在了记者的眼前,仿佛下一秒钟就能下地打鸣。
记者看到,在胡乃成的手上布满了长时间干活积累下来的厚厚的老茧,但他告诉记者,“这些痕迹都是岁月送给他的礼物,以此证明他一刻也没有离开过他钟爱一生的石雕。 ”
思考传统工艺谁来传承?
据了解,由于石雕耗费时间长、并且考验人的书画功底,大多数人都抱怨太苦太累,也有不少人由于缺乏艺术底蕴,最后只能半途而废。现在胡乃成共收了四名徒弟,年纪最长的也有50多岁了,让他苦恼的是,这些徒弟现在还都没有出徒,他希望能有人坚持下来,把这门独特的手艺传承下去。
除了石雕的传承面临着难题,现代工业石雕的发展也使胡乃成倍感无奈。“冰冷机器雕出的东西,总是缺了那么点人情味。 ”胡师傅对记者说,现在不少传统手工艺人都面临着技艺失传的尴尬境地,但胡乃成并没有放弃自己坚持了一辈子的石雕工作,他依然愿意有更多的人走近传统石雕,感受胡氏石雕的魅力。 半岛晨报、海力网记者孙胜汇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