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曹原
从写实向抽象的转变,以及创作手法上多样化的尝试,是陈琦近年来艺术创作中最为明显的发展趋势。
也正是因为这些年不断的突破和转变,才足以支撑10月18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大型个展“时间简谱——陈琦艺术展”。这次展览中,除了可见学术界所熟知的“明式”“琴”“荷”“阐释”“梦蝶”“水”等代表作品外,更突出的则是其从2008年开始创作的“时间简谱”系列作品。整个展览展现了陈琦从上世纪80年代末至今的60多件作品。
历经2年创作的4m×14m巨幅水印版画《2012》是版画创作中少见的大尺幅巨作,由7张2m×4m的版子拼版而成的《2012》,虽然在主题上仍然是对“水”的借用,但站在作品前却有一种水面排山倒海而来的震撼,和些许蛮不讲理的压迫。相较2010年作品《1963》中的平静水面和仍然带有空间感的画面,《2012》更像流动感十足的水面扑面而来。细看作品又能发现似乎每一个线条都已经走向抽象的丰富细节。这种将观众从现实中抽离而营造的渺小感,不难引发观众对于自我与存在的思考。
在“时间简谱”系列作品中,将时间物化,变成可触摸之物,正是陈琦艺术创作多元化的表现。《时间简谱》手制书系列就是将时间物化为可触摸、甚至可翻阅的书籍形态,而后,陈琦将时间简谱的符号衍生到掐丝珐琅器物、金丝楠木古琴等材料中,创作出了《虹》、《楚辞》等一系列作品,“时间”与具有使用功能的器物的结合,赋予了这个系列作品更深层次的艺术内涵。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本次展览特别创作的《时间简谱》交互式新媒体展示,使得观众能在触控式的体验中对手制书系列作品进行再度创造与解读。
无论是大型水印版画的创作,还是手制书,又或是跨媒介作品,从构思创意,到拟定方案,再到实际操作的每一个环节都是由陈琦亲自参与或独立完成。对自我精神世界的挖掘以及对普世情怀的思考一直以来都是他所关注的。陈琦在“水”、“时间简谱”等系列作品中则突破了地域性的创作表达,对生命意义的终极追问成为其核心内涵。
普林斯顿大学中国古籍善本研究项目编辑总监艾思仁博士这样评论陈琦的艺术:“他的作品坚持了木版水印画的传统,以回顾的眼光来看,我觉得自己非常有幸目睹了一位杰出艺术家的创作历程——从最初的对风景的描述,到对古典家具和古琴的照相写实主义的表现,到以象征手法表现的‘荷花’系列、‘梦蝶’系列,再到他抽象的‘水’系列,陈琦是一位充满了活力而又极其富于想象力的艺术家。我们无法预料他创作的下一步,但是我们可以肯定他的艺术创作将会一如既往的呈现对纸与墨的礼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