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欢迎光临 [云翼收藏网]
云翼收藏网
网站首页开户交易所行情邮票钱币收藏品收藏市场交易软件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品 >> 油雕 >> 油画雕塑 >> 张逸群:玩转两岸艺术品市场
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品 >> 油雕 >> 油画雕塑 >> 张逸群:玩转两岸艺术品市场

张逸群:玩转两岸艺术品市场

作者:佚名      油画雕塑编辑:admin     

  如今艺术品投资是个热词,投资艺术品真能赚钱吗?怎么赚钱?张逸群是个深谙艺术品市场投资乐趣的人。他的故事是一个既享受到贴近艺术的乐趣,又享受到赚钱乐趣的典型案例。张逸群在圈里很经典的一句话是,赚钱赚的做梦都会笑醒。

  张逸群:

  玩转两岸艺术市场

  ⊙记者 华尧 ○编辑 陈羽

  冬日的上海,阴冷萧瑟,当人们都已经把毛衣、羊毛大衣、皮衣穿上身的时候,张逸群大红色的短袖T恤和深蓝色的马甲在一群身着毛衣、中式棉褛的艺术圈名流中显得十分扎眼。朋克头、个子瘦小、动作敏捷、语速飞快、风趣幽默,与以稳重、深沉为标签的艺术圈大佬形成鲜明的对比。在他身上,看不到50多岁功成名就的老成持重,更多的是比30多岁年轻人还鲜明的活力和朝气。

  张逸群说,做艺术这行,是三辈子修来的福气。他笑言,做律师,是要靠把别人告倒挣钱;做医生,要靠在别人身上动刀挣钱,都不大好;只有做艺术,边欣赏美的事物边挣钱,最好。

  他是台湾地区画廊协会的理事长,在两岸活动频繁,不仅把台湾地区的画廊组团带入祖国大陆,还把大陆的画廊、藏家、艺术家介绍给台湾;他是台湾传承画廊的老板,在台湾却只推广、销售大陆的艺术家作品,一做就是24年;他同时也是一位收藏家,曾为了买李铁夫的画几乎倾家荡产。对签约画家的作品,他通常卖一部分、收藏一部分,几年甚至十几年后,市场爆发,赚到“要晕倒”;他还是两个女儿的父亲,认定这个行业好,坚定不移地要把两个女儿也拉进来,他说,“我刚开画廊的时候,就已经决定,要把这个事业代代相传,所以画廊名字叫‘传承’。”

  从400幅画起家到2500件作品

  张逸群以前可能从没想到要开画廊,因为 “没条件”。他既没有雄厚的资本,在台湾也没有艺术家资源,更没有专业知识。但是,机缘巧合,他却走上了这条路,且稳扎稳打24年。

  张逸群原本是个新闻人,制作电视节目,在媒体工作的9年间,跑遍了世界各地,收入颇丰。他相信“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所以总想到祖国大陆来发展。1988年,张逸群为拍节目赴大陆考察,认识了一批年轻的艺术家朋友。他说,那些艺术家的作品“真好”,而且“真便宜”。因为他口才好,社会活动能力比较强,朋友们就撺掇着他开画廊。他一咬牙,回台北辞了职,再到杭州,开始学习。张逸群说,那时候,他每天看书疯狂到天不亮不睡;同时坚持自己不成功不上床,有床也不睡,就睡地板,颇有些“头悬梁、锥刺骨”的劲儿。半年后,他卖了两栋房子,买回了400幅画,就这样,传承艺术中心开张了。

  一开始的时候,张逸群做得很艰辛,他卖的都是大陆艺术家的作品,跟台湾市场没什么关系,在台湾没有发表、被介绍的机会;当时85%是油画的天下,他卖的又全是水墨画,自己给它们命名为“新浙系”,全是中国美术学院师生的作品,在油画大行其道的市场上也不占优势。但他自己很喜欢水墨。他说,中国人在油画上很难超过西方,也不可能一直靠讽刺、嘲笑自我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归根结底要靠的还是我们自己的技法,自己文化中最优秀的东西。所以他很认真地推销这些作品,给藏家介绍,带到国外参加博览会等等。市场慢慢做,价格慢慢涨,也颇吻合他的脾性。他说并不希望一位新艺术家的作品,一下子卖到赚翻,这样艺术家会很浮躁,他接下来会很难做。

  在2000年以前,张逸群签约画家的作品市场基本都在海外,跟中国大陆市场没什么接触。但后来水墨作品的市场有一波上涨,尤其是在2003、2004年,水墨画市场有一个大跃升。他画廊旗下的艺术家经过多年的成长,艺术造诣和学术地位在大陆已经被认可,作品价格有很大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藏家收藏他们的作品。“当他们知道这些艺术家的作品在我手里之后,就找我买,不是买一位艺术家的作品,只要我手里的有名的艺术家的作品,都要。那时候,我这边作品刚到,就有人拎着现金来买。”有位画廊主从他这里拿到一批作品,5天就卖完了。

  张逸群旗下的一位艺术家(陈向迅)最近要在北京举行个人大展,他的作品开始水涨船高。这时候就有人到处找这位艺术家的作品。张逸群藏有很多他的作品,有些艺术家自己都没有了。“虽然我手里有,但不可能全部卖掉,我还要留一部分,以后只可能会更好。”有时候,手边现金多了,他也会想办法,再从台湾的藏家手中补回一部分当年售出的精品。

  张逸群认为,这反映出大陆藏家跟台湾藏家不同,台湾藏家是喜欢一位艺术家,就每次展览都来看,买一、两幅精品,明年再来,一年一年的积累,可能十几年下来,对这位艺术家作品的收藏已经形成一个系统,而且张张精彩。现在大陆藏家往往是拣名头大的,好像有个名单,“你要有,我包了。”所以这个生意好做啊。

  但张逸群的生意之所以如此好做,是因为他有20多年的积累。现在他有2500件作品,在2007年北京设立了分支机构,并随时保有两年的“战备量”,就是市场再怎么惨淡,两年不进账,他也照样能撑下去。

  玩转二手市场

  另外,还有一个二手市场让张逸群“玩”得不亦乐乎。张逸群说,一个画廊要做好,开得长久,绝对考验画廊主的眼光。选对了没有,非常重要。有些画廊卖出去画,还怕别人回来找,因为怕没有帮忙脱手的机会。他则不怕,他卖出去的作品都能以更好的价钱收回来,有人等着要。对张逸群来说,他的好作品,不仅收在自己的仓库里,还挂在别人家的墙上。从他手上出去的什么作品在谁家,他一清二楚。打个比方,有人要特定的一位艺术家的作品,他就去“喊”,“二十万有没有人卖?”有人响应,买进来;再“喊”“二十二万、二十五万有没有人卖,”有人响应,再收进来。这个过程其实根本不用经过他的手,直接从一位藏家的墙上,到货运公司,再到另一位藏家的墙上,而卖出作品的那位藏家墙上空了,又需要添一张新作品,就这样周而复始。张逸群说,在画廊里销售、介绍作品都是工作人员的事儿,他主要是跟朋友、客户吃吃饭、喝喝茶,谈笑间生意就做成了。

  前几年,张逸群主要是大陆、台湾两头跑,在北京、上海、苏州都有置业。但现在他明确表示,要回台湾。他在台湾的会所将会开张。有人以为他要撤回台湾去。他说,其实不是。现在台湾的艺术消费氛围非常好,称得上全民收藏。他的很多老客户收藏他画廊的作品已经十几、二十几年,现在市场有很大的变化,“我可以给他们提供更好的服务,让他们过去的收藏升值,同时带一批年轻的艺术家给他们。”另外,张逸群请大陆的一些藏家到台湾去,发现他们对台湾的艺术作品也很喜欢,而且价格更便宜。所以,张逸群希望把台湾的艺术家带出来,带到大陆市场甚至国际市场。

  时间红利与饥饿营销

  张逸群一直坚信做艺术不能急躁,一定要慢慢积累。他旗下的艺术家的作品,一边卖一边留,年轻的,全收藏;年纪大的,就收藏一半卖一半,因为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兑现了一部分。他希望给艺术家一个成长、磨炼的空间和时间,等时机成熟,市场爆发,一张原来标价二三万块钱的作品,几年或十几年之后就会有数十倍的涨幅,即使是当时一些卖不掉的作品,现在拿出来,又能卖个好价钱,而他当年的成本是很低的。

  张逸群有些生意经基本上可以用饥饿营销来概括。比如,他带艺术家的作品参加艺博会,投入需要100万台币,因为艺术家在当地知名度并不高,就算把全部的作品卖掉,仍然要亏40%。而他则选择不卖,只是展示。因为数年后,这批作品售出,不但可以连本带利取回,而且可以赚得更多更多,他不卖的深层意义,正是表示看好这些艺术家的未来。若是藏家真喜欢可以明年再来,因为明年会有更多更好的作品可以提供。藏家会很惊讶,对这个画廊和这个艺术家印象深刻,留下名片,下次再来。就这样,张逸群为他签约的艺术家慢慢扩大影响。有时候一件好的作品,不少藏家都想要,但张逸群并不会因为有人买就急着卖出去,而是一次次带着它去展览,不断积累作品的能见度,时机成熟时,再售出,这样一来,他的宝贝就实现了价值最大化。

  现在的张逸群仍在不断培养年轻的艺术家。一位签约的哈尔滨艺术家,他已经给了四年稿费,到现在一张作品还没交付,因为她总想进一步的修改。张逸群说,“没关系,我愿意等”。看到艺术家态度如此严谨,他反而很高兴。还有一位年轻人,并没有受过系统的专业艺术教育,但因为作品好,张逸群也签。有人笑话他多事,他说不是多事,“是要给后面的人,有一个梦可想,我们这样的人再不支持他们谁支持?”其实张逸群在支撑别人梦想的同时,也给了自己一个梦,那就是几年或者十几年后,这些作品的市场价值会有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增长。

关于我们 | 交易所开户入口  |   客户端下载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4 云翼收藏网(www.3219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