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欢迎光临 [云翼收藏网]
云翼收藏网
网站首页开户交易所行情邮票钱币收藏品收藏市场交易软件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品 >> 油雕 >> 油画雕塑 >> 呐喊的灵魂:德库宁
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品 >> 油雕 >> 油画雕塑 >> 呐喊的灵魂:德库宁

呐喊的灵魂:德库宁

作者:佚名      油画雕塑编辑:admin     
德库宁的作品 德库宁的作品 德库宁的作品 德库宁的作品

  绘画在今日是生活的一种方式。一种生活的风格,这是它的形式依据。”

  ----------Willem De Kooning

  写在前面的废话:

  早上六点起床 

  看着窗外灰蒙蒙的天空莫名其妙的有一种冲动 

  走到书房看着满书橱的书发呆  竟然不晓得自己今天要做什么 

  没完没了的钢琴课舞蹈课 

  貌似高雅实则无趣   一大把年龄像个孩子一样实在有点太造作

  这样的早晨  想起这样高深的问题 

  有点思绪太飘远了  突然看见藏在墙角的画具 激情上来 挡都挡不住

  拿起画板  铺在地上 

  穿着卷毛的大衬衫跪在地上  直接拿着达利的水粉颜料用手指 

  往水彩纸上涂抹

  这时候 德库宁的灵魂就降临了

  抽象画:生命。虚无

  文字:布朗妞

  张爱玲说:——好的艺术原该唤起观众各个人的创造性,给人的不应当是纯粹被动的欣赏——因为是有限制的说明,先读了说明再去看图画,就不由得要到女人眼睛里去找深海底的鱼影子。那样的华美的附会,似乎是增多,其实是减少了图画的意义 

  如果我不说我不知道几个人能看得懂我画里的含义我不约束大家的思维你们就把眼睛放在灵魂以外看吧

  言归正传:

  上次写完毕加索 朋友说 你干嘛不写写德库宁 

  是! 

  我内心深处不是一直有德库宁般貌似平静实则波涛暗涌的灵魂吗?

  来吧 让我们谈谈德库宁

  朋友的男友是个很有创作天赋的油画家他不喜欢毕加索他喜欢德库宁朋友问我的时候你知道德库宁吗当时我一愣

  我喜欢玛提斯我喜欢莫奈我喜欢塞尚。。。朋友说莫奈的画好是好可惜少了灵魂的震撼。。。至于德库宁。。。

  看!

  你看他画的时候你能感觉出灵魂在做爱。。。一种灵与肉的结合

  我不知道德库宁 可是我知道Willem De Kooning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时候我被一幅画震撼签名就是Willem De Kooning 我是那时候起 记住了德库宁

  德库宁的创作,集中于抽象、女人和男人这三个系列,而其中,尤以女人系列最出名如果说毕加索因为和无以计数的女人的肉体做爱得来的欢愉而引发的创作高潮那么德库宁就在绘画女人的身体时达到了高潮

  他把绘画看作体验 表达 实现自由的过程

  他以舞蹈表演一般的在旁人看来近乎夸张的激情姿态从事绘画创作

  在这一点上,他与波洛克的蹦蹦跳跳是相同的。

  在他的画面上,不论形象的或抽象的内容,都没有任何的约束,构图、空间、透视、平衡,等等传统绘画技法和审美观念一扫而空。

  他讨厌一切横加给绘画的束缚,运笔异常大胆,落笔果断坚决,迅猛有力。(我也是对此痛之入骨我喜欢创作喜欢用灵魂在绘画而不使用技巧在学校的时候上绘画课时我是我们班撕画最多的一个学生我靠激情来画。。。)

  在他的画里 观众的眼睛与画中的眼睛很容易融合到了一起

  德·库宁是荷裔美籍抽象表现主义的灵魂人物之一,在他创作生涯中,人体成为其绘画创作的主体,加以风景及书写的符号来发展他的抽象世界。他将欧洲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与表现主义的风格融于自己大而有力的绘画行为之中,把激进艺术的理念融化在自己的艺术世界里。即使是极端的绘画作品也具有艺术美感,试图唤醒人们心中一种与所有生命事物的内在关联感。

  在众多抽象表现主义画家中,德库宁的画风显然与众不同。他并不像其他抽象表现主义画家那样彻底地丢弃形象,而是始终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着画面图形的具象性。

  他曾说 即使是抽象的形状也必须有类似的形体,不过在他笔下这种 类似的形体 却与自然物象远远地拉开距离,他们在奔放的笔触与泼洒的颜料间与客观形象保持着“介于似与不似之间”的联系。

  《女人与自行车》是德库宁50年代早期的女人体系列中的一幅。画面上,女性的形象在厚抹的粘稠颜料中出现。瞪着的眼睛、咧开的嘴巴、夸张的胸腹,使她看上去强悍可憎,令人生厌。德库宁在谈到这批作品时曾这样说,“现在我看着它们,它们显得喧嚣而凶恶。我想这与偶像、神谕的想象,首先是与这些东西的热闹场面有关。”德库宁把他对偶像与神谕的兴趣与抽象表现主义的艺术探索结合起来,成功展示了美国民众的某种粗俗气息。尽管形象看上去一点儿也不讨人喜欢,但画面确实充满震慑力和表现力,并展露出行动的痕迹,一如波洛克的“滴洒”。德库宁认为,“自然的方式是无序的,艺术家如果想使它有序则非常荒谬。”他的艺术阐释了他的观念,为他奠定了抽象表现主义大师的地位。

  概况

  威廉·德·库宁(1904--1997)

  1904年4月24日,威廉·德·库宁(WillemDeKooning)出生于荷兰的鹿特丹市。他14岁就开始在一家商业美术和装饰公司打工,晚上到鹿特丹的艺术和技术专科学校上夜校。1924年,他游览比利时,参观那里的博物馆,并在布鲁塞尔和安特卫普学习。22岁时,他从荷兰移民美国新泽西州,做油漆工。第二年,他来到纽约,靠从事商业美术谋生,并继续作画。在纽约,他结识了终生挚友戈尔基,他俩在一间画室里作画,互相观摩学习,彼此影响。30年代的画坛时尚是立体主义和超现实主义,希特勒上台后,许多德国画家移居纽约,他们带来了抽象绘画和表现主义。德库宁沐浴着这些风潮,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个人风格,在纽约画家群中崭露头角。在美国的头十年,他跟从前一样,靠商业美术生活,有时还得干点别的事儿。这样,直到30年代后期,他受雇于纽约世界博览会,担纲任联邦艺术计划的壁画制作。从此以后,他的绘画可以为他带来稳定的收入,他就完全放弃了商业美术,专心于绘画艺术的探索。

  第一个创作

  1938年,德库宁开始了他的第一个“女人”系列创作。40年代,他成为抽象表现主义阵营的一员健将。1948年他的第一次个人画展确立了他作为当代重要艺术家的声望。

  晚年创作

  德库宁晚年的创作,人体逐渐减少,抽象绘画特别是抽象风景画数量大增。他在时代的喧嚣中保持着独特的清醒姿态。他的潮水般的情绪在其绘画中起落着,随着笔触的运行、色彩的变换而呈现出令人激动的美感。他否认风格理论,指责风格是一种欺诈,宣称自己的绘画没有风格。把他的这种理论与托马斯·赫兹对他的批评相对比,倒是别有趣味:“对于德库宁,最重要的是包括一切,什么也不放过,即使它意味着在矛盾的骚动中工作,而矛盾和骚动恰恰是他最喜爱的手段。”德库宁对所谓“矛盾和骚动”满不在乎,他的回答是:“任何一种绘画,都是今天生活的一种方式,或者说是一种生存方式。”当然,画家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生活,而喜爱可能一成不变,也可能天天都在变。

  抽象表现主义大师

  举世公认的抽象表现主义大师——威廉·德·库宁 (Willem DeKooning,1904—1997)。作为抽象表现主义的杰出代表,德·库宁、罗特科(Mark Rothko)、波洛克(JacksonPollock)其画作已经渐渐地从市场走向博物馆,使得他们留存于市场的一小部分作品立刻身价倍增。诸如娱乐界大亨大卫·格芬曾以2.835亿美元的高价售出了他们3人的3幅作品。收藏界的新贵们喜欢德·库宁的作品,“德·库宁是这个市场的新罗斯科,但和罗斯科不同,德·库宁还有很多作品在市场上流通。”2006年,德·库宁的12件作品以1.05亿元的高价列入全球20家最重要艺术大师作品拍卖行列。

  二战中

  在二战中,西方艺术的中心就已经从欧洲转移到了美国纽约。移民艺术家与美国本土传统结合后导致了新的观念和风格的诞生。抽象成为风格的主要载体,抽象表现主义以纽约为中心,向战后世界漫布开来。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反对传统的艺术观念和绘画技术,他们期望扩展艺术创作的进程。抽象表现主义者把自己看作是探寻通向未来道路的领袖。这些纽约艺术家把他们的艺术看作是一种斗争的武器,以寻求在一个日益变得疯狂的世界保持人性。画家马克思韦尔写到:“抽象艺术的出现是一个信号,表示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人的感觉存在。”

  创作高潮

  其创作高潮出现于1950年代。1940年以前,他是人物肖像画家,1950年代开始出于对人物的怀旧情怀,他以各种手法探索妇女系列,从恐怖题材到简单的漫画,到柔情的色欲。女人系列的代表作包括《女人与自行车》、《玛丽莲·梦露》、《两个女人》等,他采用的是纽约行动绘画的技术,造就抽象的作品和块体化妇女活力充沛的形象。这些妇女形象是德·库宁个人风格的标志。

  德·库宁在谈到这批作品时曾这样说,“现在我看着它们,它们显得喧嚣而凶恶。我想这与偶像、神谕的想象,首先是与这些东西的热闹场面有关。”人像是以强烈激情刻画出来的,笔触纵横交错,色彩肆意挥洒,没有明晰的界限和秩序,是德·库宁的“心灵即兴创作”。他说:“秩序对我而言,是被支配,是一种限制。限制是必须被排除的,必须被克服的。”他的艺术阐释了他的观念,为他奠定了抽象表现主义大师的地位。表现女性的面目不是以柔美可人示人,而以狰狞怪诞来表现,但又不完全抹煞具体无形的形象,这一点又与其他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不同。他曾说:“即使是抽象的形状也必须有类似的形体。”

  而《无题》则是他1980年代的作品,此时仿佛色彩隐身,笔触灵动,色彩交错成了自由流动的线条,昭示着德·库宁对自然和生命的永不满足,促使德·库宁发掘新的形式诠释生命。正如他所说的,“

  作为一代艺术大师,德·库宁以多样的艺术语言色彩,素描、雕塑等形式留给我们观者心灵与心灵的沟通与感悟,艺术总在经历巨大的变化,但是正如德·库宁所言,艺术是一种“理解生活”的工具。

  后记:每个人都在谈论灵魂那么灵魂到底在哪里长得什么样如花似玉还是奇丑无比有人说灵魂在云端有人说灵魂在地狱还有人说灵魂就在你的唇边。。。

  我的灵魂 在那里。。。我不知道 

  我只知道今早上当我把颜色大块大块的涂抹在画纸上脑海里无数的故事在跳跃。。。那一瞬间我丢失了我的肉体找到了灵魂 

  找到了快感  那就是创作和激情的高潮。。。。

  另:这篇文章实受 张老师野史的味道督促而成在这里多谢她的支持和厚爱请看野史的味道

    文章来自: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6408960100rgbf.html?tj=1

关于我们 | 交易所开户入口  |   客户端下载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4 云翼收藏网(www.3219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