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欢迎光临 [云翼收藏网]
云翼收藏网
网站首页开户交易所行情邮票钱币收藏品收藏市场交易软件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品 >> 油雕 >> 油画雕塑 >> 许正龙:雕塑与工艺
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品 >> 油雕 >> 油画雕塑 >> 许正龙:雕塑与工艺

许正龙:雕塑与工艺

作者:佚名      油画雕塑编辑:admin     

  1997年初,因参与香港回归礼品雕塑制作,我与德峰君相识。那时他从德国留学归来不久,记得在光华路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大门前,德峰侃侃而谈,工艺有啥不好,雕塑离得开工艺吗?是的,什么雕塑不由工艺而成呢!

  雕塑是劳作成果,造型即便持续化做工,过程决定其是工艺产物。劳作涉及做工对象和手段,对象是具体材料,手段有相异工艺。不同材料引发不同工艺,不同工艺需求不同设备,不同设备产生不同效果。做工造就状态变化,此种变化体现在加工、肌理和质感等方面。

  一、加工材料

  雕塑离不开材料,材料性能所致,形成各异加工方法。木石加工有切削和凿刻;金属加工有锻造、铸造和焊接;陶瓷加工有注浆、拉坯和泥条盘筑,材料之间还有粘接、拼贴和镶嵌等综合手法。

  与绘画相比,画家对原料的做工程度要少得多,雕塑家对材料有直接的形态加工,材料物理量、空间占有量有所增减。以使材料光滑为例,磨光分粗磨和精磨,磨制工具设备多样,仅砂纸、砂布、砂轮的型号就种类繁杂,材料外表还可喷涂、电镀或抛光,手工处理与机械加工效果不一。总体设想决定对其设施相应工艺,采纳何种工艺才能实现意图是雕塑家着力之处。

  二、肌理韵味

  肌理,不同配置或处理而使材料形态发生变化,使人得到相应的触觉和视觉感受。肌理一般分为自然肌理和人工肌理两类:自然肌理,指物质的本质形态,即材料与生俱来的质地结构,如:结节、木纹和石斑等,包含由风化、日晒、雨淋、冲刷和虫蛀等自然而就的状态,如:铜绿、铁锈等。人工肌理,对某一材料进行情态化做工,加工度在表面物化,形成人为的材质效果,如:泥塑中的塑造痕迹、木石雕刻上的刀痕以及金属焊接时的焊点等。

  经典雕塑可谓是主题与材料协拍之结果,利用肌理形态、展现肌理之美是其中方面。每种材料有各异特质,同一材料也能呈现万千变数,恰当运用肌理助于加深内涵和强化冲击力。经历加工,材料状态生变,此种变化包含两个层面:一是发现质地之美而维持原有状态;二是运行加工轨迹而强化做工之美。利用自然肌理,随形就势、应势力导,富含巧夺天工之感;运作人工肌理,传达生命脉动,予人以鲜活体验。

  三、质感效应

  质感,指材料的结构性质予人的感觉。 “造型艺术利用广泛的和在科学技术进步过程中经常得到丰富的一组造型材料和色彩材料。每种材料的物理属性制约着它的某些审美属性,这赋予——例如——木雕不同于石雕或者金属雕刻的毋庸置疑的艺术特性。”木材与石材质地不同,陶瓷与金属光泽各异,同属石材类的汉白玉与花岗岩或者同属金属类的不锈钢与青铜在品性上具有差异,分别施展材质效应。

  由泥土、陶瓷到铜铁、木石进至现代复合材料,在性能被感知中应用技术迈向纵深。人们领悟质地性能,感受材质美感。粗糙状态传达朴实无华的感受;光滑状态造就细腻精致的感觉。雕塑家依据材料特点综合设想,针对主题形式和功能环境选择适宜材料。较之其它类型,雕塑更多呈现物质属性,致密与疏松、纯净与夹杂、柔软与坚硬等,材质属性蕴含与造型相关的要素。通过“应物象形”的思维和“因材施艺”的做工,雕塑家强势诉说质感语汇,赋予材料以适合其形的内容和合乎其质的体现。

  在西方,雕塑与工艺少有间隙。罗曼·罗兰在《米开朗基罗传》中曾述:“当他要建造甚么纪念物时,他会废掉几年的光阴到石厂中去挑选石块,建筑搬运石块的大路;他要成为一切:工程师,手工人,斲石工人;他要独个子干完一切;”亨利·摩尔[Henry Moore]在其自传中说道:“我在花园尽头建立了一座小铸造车间。此举令我非常满意,因为从那时起,我所学到的青铜的特性对我助益匪浅。”现时欧洲美术学院雕塑教学更加重视材料工作室建设,培养出来的雕塑家大都为多面手,像是无所不能的工匠,似乎各种“活儿”都能拿得起来,他们在艺术创作营中动手能力趋强就是例证。

  中国雕塑进程复杂些许,造型艺术中有美术与工艺美术之分,中国传统书画被纳入美术,中国传统雕塑被划归了工艺美术。此种划分是否合理?显然带有特殊体制下的行政化,不是从专业角度考虑的。为的是管理庞大的小手工业者,为的是组织他们进行批量创汇,因分属不同部门管辖,美术与工艺美术之间横隔一道若隐若现的界线。两者内中皆有雕塑,美术中的雕塑属20世纪初期从欧洲传入,工艺美术中的雕塑乃原先传统雕塑延续,美术领域兼纳了传统绘画,对之有深入研究,传统雕塑呢?主题当随时代,内容要有所扬弃,工艺法则理应承继开来,在此方面,学院雕塑教育是欠缺的。如今在教育界以设计取代工艺美术虽与国际接轨,不过民族工艺传承成了问题,传统艺人有独门绝技,然创造力贫乏,只会重复或模仿,过于关注产量和销量,有时为“炫技”致使费工费料,没有学术导向,手艺沦落民间而自生自灭。我们是否明了:工艺美术消解之时不应忽视工艺,有些工艺甚至要加以保护和再利用。雕塑界也有人因之“工艺美术”而不屑“工艺”,以为工艺就是庸俗产品,他们以学院“正统”的名义排斥工艺,此种“正统”在西方学院早已改变,小瞧“工艺”与现代雕塑教育观相左,内中有世代文人轻技遗风,多少还夹杂轻视本土与漠视材料的成分。在此方面,周边邻国日本和韩国同样蒙受西方文化的冲击,不过他们没有丢失传统,在学院教育中反而极为重视民族工艺的传承和发扬。

  回到篇首,德峰的观点显属高明之见,不光那么说,他还躬行实践。德锋将中国传统文化遗产——景泰蓝进行新的利用,艺术家扬弃景泰蓝的陈旧形态,发挥掐丝镶嵌工艺的特色,在他颇具当代意识的造型中,组合不同色泽的材料、生发不同肌理的构造,雕塑与自然相生相融。由此可见新时期下传统工艺仍有拓展价值,这也证明“工艺”本身无错,关键还是掌控工艺之人!

 

关于我们 | 交易所开户入口  |   客户端下载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4 云翼收藏网(www.3219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