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色彩是绘画作品中的重要语言,他在图像构建中起着灵魂的作用,吕克·图伊曼斯(Luc Tuymans)通过各种不同的色素的组合形式的传达流露着画家的灵魂,是画家情感的呈现。其独特的用色特征,色彩犹如被抽离一般,所有调和同画面搭配的色彩给人的色彩印象是单纯,宁静或恐惧,暴力的心理效应,构筑了画家的精神世界,以一种超然的态度回应时代。
吕克·图伊曼斯(Luc Tuymans)是当代最著名的画家之一。1958年出生于比利时的莫尔特赛尔,30年来一直生活在附近的安特卫普市。他的母亲来自荷兰,而父亲是比利时人,生活背景的差异,父母在二战期间政治立场相互敌对,使得家庭气氛不融合,在他的童年里,伴随着战争,纳粹主义,大屠杀,比利时的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等给他留下了阴影。吕克·图伊曼斯绘画方面的成就,跟他受过良好的教育是分不开的,1976年在圣鲁夫斯艺术学院学习绘画,并曾就读于布鲁塞尔坎波视学艺术高等学院,随后在布鲁塞尔大学读艺术史。他曾说:“只顾自己昼夜不停地创作,不太理会教学上的‘胡说八道’,每年我能创作3000张福左右的素描,我不停的鼓励自己向前走。当时只有一位老师对我说非常重要····他告诉我不必费心思量怎样画好一幅画,你只是多看。”
之后的1980年转行拍电影,对摄影,电视等多种媒介进行尝试,在拍摄的5年间,对他的架上绘画有很大的改观,他电影电视的技术效果引进了绘画作品,是绘画变得更加的独特。单色彩语言的应用方面在画家的大量作品当中你会发现很多有意思的的地方。
一
自印象派以来,色彩在绘画作品中尤为重要,它作为画面图式空间的塑造,服务于客观物象的再现,传达出作者的内心情感,既有现实的同时也伴随着作者内心的流露,于主客体间交融而呈现。吕克·图伊曼斯其色彩感觉有前辈画家的影子,如乔治·莫兰迪(Giorgio Morandi),爱德华·霍伯(Edward Hopper), 詹姆斯。恩索尔(James Ensor),格哈德·里希特(Gerhard Richter)的启示,还有社会生活环境的影响。
在他的绘画作品中,图像拦截重组,图示与文本对应,主体中心不在场,主题多样性,画面简洁单纯的手法加以概括,影像手法的介入,抽离与破败。这是时代的产物。他揭示战争,大屠杀,殖民主义,时政等方面的暴力,残酷与毁灭性的结果,同时,作为人,自然,在面对中的苍白无力,一种无能为力无法弥合的裂缝,留下的是伤痛与恐惧。那些灰暗的。暗淡的。模糊的色彩语言单纯。冷静.深沉是作者的内心写照,以一种超然的心境,“形而上”精神般记录那些逝去的点滴。正如吕克·图伊曼斯所说:“不断的恐惧,永远的不安”。
二
西方绘画发展到现代派色彩可调度已经发展到了极致。吕克·图伊曼斯大量的作品中很少使用诸如红,黄,蓝等原色为基点的色彩,画家非常痴迷于色彩的微妙变化,多数颜色都要经过调配,以中间色和复色为主,减弱色彩间的纯度,变化的明度和色相中同整体呈现的彩灰色相融合,使画面调性更加的和谐、空灵。它不像马蒂斯作品向外, 张扬与欲望的蔓延,更没有取悦于人的愉悦感和美感,他是向内的,仿佛时间中沉淀的痕迹,漫不经心的姿态仿佛被抽离似的。从这点看,画家受到意大利现代艺术大师莫兰迪的影响,例如图(1),(2)吕克·图伊曼斯的这张静物作品于2012年应邀参加第11届卡塞尔文献展,为9.11事件而创作的巨幅油画,画面中心位置聚集着水果盘子和水壶,这是我们熟悉的日常的物象,它简单,它单纯,它一尘不染,巨大的尺寸与中心图式的反差超出了我们常规的视觉经验,显示出一种超然的态势,变化而通透的色彩蔓延于物象和背景之间,深沉,空灵而神秘,久久凝视间,似乎暗示出在这安定和有序时代背后,极大的,暴力的,恐惧的灾难面前,人们内心的悲催,带给我们的创伤是无法愈合的;图(2)是莫兰迪的静物作品,在莫兰迪的一生中这是他钟爱的题材,两幅作品我们不难看出相似之处,吕克·图伊曼斯的绘画色彩语言确实受到莫兰迪的影响,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对平凡事物平等的态度体味,以此寄托“平凡事物的形而上精神”追求,发掘物象背后永恒的生命状态,给予我们展示出新的视觉体验和审美形式。吕克·图伊曼斯这样说到:“我的作品就是要干预现实,干预历史,干预政治”,在他最近这几年的作品中所描绘的物象,我们看不到气势辉煌的面貌,都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不起眼的东西,然而吕克·图伊曼斯赋予它们活泼的生机的力量,寄托其精神的独特魅力,这种视看当下的态度,解读生命的意义。这样的视角是不多见的。
另外,画家的组画由游泳池,哭泣,谋杀,终止四幅构成,其中《哭泣》如图(3)左,画家通过电影画面切换的形式来展示在生活中危险的偶然性和不可预知性,不管是富裕的还是平淡的,安逸与和平,未来都有不可预知性,危险与灾难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图(4)、图(5)是爱德华·霍伯的作品,铁路,电线杆,站台,消逝的晚霞,走廊里,一个女人,灯光下,暗淡,单调。霍伯喜欢落日,拂晓,朝阳,正午,黄昏,夜晚电灯打下的光,我们常看到电线杆在画面中出现,或许是画家的心理暗示,无疑他是孤独的,在他的大量的作品中,凄凉而枯寂,给我们一种独特的感受。在吕克·图伊曼斯作品中也有相应的视觉感受,其影响是无疑的。
70年代末80年代初,“艺术死亡”,“艺术终结”的各类艺术理论界发出强力的声音,现代化的高速发展中,架上绘画是否有存在的理由,艺术家同时对绘画产生质疑。1980年,吕克·图伊曼斯进行电影的拍摄, 85年回到绘画作品的创作,在过程的转变中,他说以前所做的都是有意义的,“当时只是感觉自己的绘画下一步不知该怎么走,就像得了幽闭恐惧症一般,所以我不得不放松下来,去寻找另一条能摆脱它的出路”。从事了五年的电影拍摄,他的绘画作品在多种绘画技法上得到延伸,如摄影,电视,电影,图片,通过修剪,取景,排序和特写,在历史,时间,图像间穿梭,再次也借鉴了德国艺术大师里爱德华·里希特(Gerhard Richter)绘画思路和形式。如图(6)、图(7),《愤恨》画面由两种不同色彩构成画面的运动感,人脸变得模糊,消失。深浅不一的笔触自然流露,这是电影中连续性特征的应用。各类题材作品中,他和里希特都使用模糊了的曝光了的图片创作。关于模糊里斯特是这样解释的:“我使物体模糊,为了使每样东西同样的重要也同样的不重要。我使物体模糊,使它们看上去不那么艺术,而是技术化的、平滑的、完美的。我使物体模糊,以使所有部分都恰到好处,也许我还能模糊过多的不重要的信息。”“我的想法是模糊人物的形象,以吸引其对面部的注意力”。
吕克·图伊曼斯作品,曝光,模糊手法的应用有大量在作品中应用,这样对色彩关系就显得尤其重要,色彩的成败直接关系到作品本身,这成了其作品的特色之一。从画面来看,作品的整体性会更加协调,更有秩序感,这种手法的应用强调了所表达的意义,减弱了客观对象的再现性,它更贴近作者内心精神性的传达。观看其画,简练,单纯,宁静,犹如东方的古典音乐般祥和,它是自由的,真诚的,不加任何的雕琢,深刻的印在我们的心底。
三
开篇我们已经说到,画家色彩既有现实的,同时也伴随着作者内心的流露,于主客体间交融而呈现。色彩作为绘画的媒介,只有在主题积极创作中才能获得特定的精神内涵。它不仅仅是客观物象的再现,而且是富有艺术家主观色彩的表现。画家通过对客观物象的细心观察,把所获得的视觉感受转化为画面色彩,另外画家个人丰富的主观内心情感体验意念转化为画面色彩,客观的基础上再一次的对画面艺术的处理,强调或改变某些色彩更能体现作品主题和意境。
四
从上文分析,对于在色彩体系中画家本人是有选择的,从总体来看,色彩印象保持这色彩的朴实和通透的画面色感。意象油画的“墨色五彩”三种类型:高纯度‘五彩’,低纯度‘五彩’,黑白‘五彩’,他选择后两种,抑制了油画颜料的艳丽和彩度等优点,在他的作品中几乎不运用高纯度色,素淡的,灰暗的色彩是是画家作品中最具表现力的颜色。这一点,成为吕克·图伊曼斯作品中的主调,阅览其作品时,我们仿佛和作者一起穿行,体会温馨,体味记忆,反思当下,触摸其灵魂,抚慰心灵。
这种色彩印象构建,所传达的视觉效果,或者说心理效果,在它所存在的空间当中,刺激人的视觉神经,使人的大脑产生联想或想象,会出现某种错觉或主观感受。倘若把吕克·图伊曼斯作品放在一起看,我们会惊叹其色彩微妙差别中的表现力,在作者的静物画,肖像画,风景画,还是历史题材中,对色彩的精心设置和搭配中,唤起无穷的空间深度感。吕克·图伊曼斯所有作品均在一天内完成,这是他创作的唯一方式,他迫不及待地想看到图像完成时的样子,无法让创作时间延长更长时间。这与拍摄电影比较像——“我总是可以再来一次,然后重头开始,但我在绘画时从不重新再来,我总是一气呵成,虽然速度不是问题,我的作品是解析的,而非故事性的。”
五
色彩搭配到一定程度,它自然会转化为一种精神的力量。“我在绘画之前一直处于极度不安的状态。在创作期间,我体验到无法言语的快感,但在此之前则是完全的痛苦。绘画行为确实包含一种侵略或暴力。…值得怀疑的那种暴力是可怕的,但也是遥远而抽象的”。“一个成熟的艺术家,需要精神的准备,情感的准备,技巧的准备,修养的准备,修养的准备和文化的准备。在哪一方面欠缺太多都不会成正果,即使成功也是短命的”。作为当代著名画家,吕克·图伊曼斯的作品无疑是很有说服力的。主客中交融,客体中的真实性,主体中的隐喻性,隐晦的处理内心的冲突问题。作品描绘的每一个的细节,每一笔颜色。所蕴含的现实动荡和不确定性都是我们关注的对象,视觉上召唤起诱人的情绪,并激发观者智力上的兴趣,吸引着我们的神经。这一点从色彩的使用上得到了充分证明。
总结
艺术家是时代的产物,吕克·图伊曼斯在西方的背景下形成个人风格,对家庭环境的影响和二次大战存留下来的精神上的关注,一直延伸到当下的政治,宗教,娱乐以及战争等为关注对象。在上世纪80年代末首先在德国和比利时引起了画坛的瞩目。从那时起,在世界各地举办个展和群展,引起强烈的反响。在他的作品中,人生历程里,所留下的点点滴滴,单调中不缺单纯,简练中不失深刻,他直击我们的心灵产生对话,平等的,质朴的,真诚的绘出一片生活的感悟,探讨着生命的意义。
单纯,质朴,简洁,或模糊,或曝光已经成为他作品的一大特色,通过艺术处理过程中,唤醒观者的视觉冲动,引发我们对图式背后所蕴含的丰富内涵的反思,对记忆对战争的拷问,平凡的人生状态中寻找精神上的突围,使人们精神得到解脱,他赋予了色彩更加的长久和永恒,给时代的色彩更加的具有意味性,画家个人特性就会显现出来,在当下是值得我们为之惊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