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我辞去创作科研处行政职务回到系里,正好碰上要修改教学大纲。教师们先展开讨论。特有意思,大家从各自的角度出发,发现素描石膏、人体、色彩写生、综合材料、照相写实、影像、创作等等每一门课程的时间都不够用,都需要扩展许多课时,本科8年都学不完,更何况4年,怎么办呢?最后我说:“要不这样,我先理出一个教学大纲初步框架给大家汇报,然后再来讨论。如何?”征得大家同意后,我就着手起草。其实,角度不一样再怎么讨论都难以达成一致,但我们可以站在不同角度共同眺望终极方向,也就是说,我们最终是否要培养创造性的人才?如果是,那我们倒推回来,由创作带动教学,解决眼前的分歧就容易了。学生并不需要精通十八般武艺后才上路,而是在方向的召唤下且战且习,变知识积累式的被动学习为各取所需式的主动学习。创作带动教学的框架出来后得到了大家的认同,全系的开放型教学就上路了。
首先取消了第三工作室,很多人在感情上接受不了,它承载了一代人革命式的激情和理想。但有两方面的实际情况,首先,大家从考生进入学校一年后选工作室,并不了解综合视觉艺术的方向,造成选的人少。这一点,中央美院实验艺术系也遭遇了同样的尴尬。其二,既然是作为实验版块,那么这些年的实验成果就应该转化为新的教学资源,作为课程推广到整个油画系成为每个人都可以分享的大餐,而不仅限于第三工作室的专利。从一个实验管道慢慢冒出,到达一个平面溢开来,使惠及面更为广泛。在油画系里设综合视觉艺术工作室,真的很奇怪。从概念上来说综合视觉艺术大于油画。油画系也奇了,借腹怀胎不管体制局限,不拘形式追求符合发展方向的有效手段,一顺大势,二抓节点,三养土壤,竟然孵化出“自生成”的艺术教育新形态。也就是以提供外在造化的土壤,帮助学生找到发掘自身内在潜质的道路,从而建立个体的独立性与环境的流变性之间的关系,来实现对创造力的解放。
人的发展有两点非常重要:第一愿望,这是主观上的源动力。第二是好奇心,主观愿望容易带来自我设定,要打破这一点就必需加强好奇心,客观世界的信息才会在开放的频道中汇总过来。然后经由我们的愿望来进行处理,从而建立起主观愿望与客观世界和谐共生的关系,渐行渐远。
20年的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年展,在波澜壮阔的艺术潮流中,似乎是隐形的、看不见的。但毫无疑问,它已经成为中国艺术发展从暗涌到潮流的重要驱动力之一,并且注定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