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追求艺术,真正用心去创造去坚持,去挖掘生活真、善、美和爱,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出普世的真实情感的艺术家,不管是法国艺术史还是在世界艺术史中,永远都有他们的位置。
翻开法国美术史,我们可以看到写实肖像画家让·克鲁埃(Jean Clouet),卡拉瓦乔主义艺术的代表乔治·德·拉·图尔(Georges de la Tour),洛可可风格的代表人物让·奥诺雷·弗拉戈纳尔(Jean Honore Fragonard),印象派领导人物之一的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Pierre-Auguste Renoir)……但是,他们的代表作被收藏在法国的各个博物馆内。要想在一天内观看到他们的代表作,就得在法国各家博物馆来回奔跑。
庆幸的是,5座知名法国博物馆首次联袂呈现“名馆·名家·名作——纪念中法建交五十周年特展”于4月11日开始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亮相。在这次展览中,上述名家的代表作来到了展览现场,让艺术爱好者可以通过这些名作,看到法国从16至19世纪的重要艺术成就。
欧洲各国君主从15世纪开始,就习惯借用文艺复兴时期流行的写实肖像画让自己流芳百世。但由于内外诸多原因,法国的文艺复兴要比其他国家晚将近一个世纪。在16世纪,枫丹白露画派的形成标志着法国文艺复兴绘画的诞生。这时期最富盛名的就是以肖像画著称的法国画坛三父子,即让·克鲁埃、他的父亲让·富盖(Jean Fouquet)和他的儿子弗朗梭瓦·克鲁埃(François Clouet)。其中以让·克鲁埃的成就最为举世瞩目,《法兰西斯一世肖像》就是他的代表作。
画中的主角法兰西斯一世将两只手做成骑士的姿势,显得极为庄重。艺术家借宽阔的肩膀、宝剑、圣米歇尔骑士团领袖勋衔项链以及金丝绣成的衣料的精细描绘,大大增加了国王的华贵。虽然画中国王仅带着一顶较为素雅的贝雷帽,但象征王权的皇冠图案在背景中依然明晰可见。但国王的眼睛显得长而细小,下巴颏呈尖状,表情冷淡而显呆板。衣着与容貌的表现形成了一种不协调的感觉:带着满脸胡须的消瘦面容与身上的宽袍不能给人带来审美上的统一。据传,此幅画像所记载的法兰西斯一世与历史真人极为符合。这位国王在位时,没有什么功绩,反倒因为其野心被百姓扣上“阴谋家”、“沽名钓誉之徒”等绰号。由此可见,画家不仅有高超的写实技术,而且还注重对人物内在性格的真实描绘。
到了17世纪,君主是法国的最高权威。因此不论文学还是绘画、雕刻不但要受到王权口味的局限,还不得不以歌颂君王、服务于宫廷作为创作的首要任务。而拉·图尔则是一位从不为君主歌功颂德,也不去迎合贵族口味的画家。
他的《木匠圣约瑟》描绘的是一位借着儿子手中的烛光在夜间做活的木匠。从画作的名称可知,这位木匠的身份为约瑟,即基督教中耶稣的养父。他弯着腰,大手紧握着工具,肌肉突起,汗珠在手臂和额头上闪着光,显示他正在努力地工作着。孩子脸上的光赋予了他超自然的光彩,就像一股从体内向外自然放射的光芒一样。手指上及指甲中的污垢则暗示他此时还只是一个凡人。
约瑟与幼年耶稣的眼神交流是整幅画作的核心。约瑟温柔的眼神,流露出对孩子的无限关爱。布满额头的皱纹传达出他为儿子的未来命运而担忧。正在加工的木头则是耶稣受难时十字架的暗喻。虽然这是一幅宗教作品,却没有同时代“古典”画家那种冷漠、理性而故弄玄虚的“学究”气,也没有因表现宗教主题充斥着宗教气氛,远离现实生活。拉·图尔笔下的圣经人物像是当地的农民,形象质朴,有一种端庄自然的美。他还喜欢表现烛光,那种朴实无华、集中凝练、简洁概括的形式在与时人们概念中的“古典绘画”相去甚远。
拉·图尔在世时名利双收,但死后却完全被人们遗忘。他的一些作品曾被人们误认为是勒南兄弟(The Brothers Renan)兄弟或蒂亚戈·罗德里格斯·德 ·席尔瓦·委拉斯贵兹(Diego Rodriguez de Silve Velazquez)、弗朗西斯科·德·苏尔瓦兰(Francisco de Zurbaran)等人的。直到20世纪30年代,在尼科尔(Nikl)和H。沃斯(H.Voss)的努力下才揭开了真相。
18世纪前半期法国艺术由称为洛可可的艳情艺术主宰,它以上流社会男女的享乐生活为主要对象。它一方面不免浮华做作,另一方面却以法国式的轻快优雅使绘画完全摆脱了宗教题材。弗拉戈纳尔早期艺术生涯中,曾创作过一些符合当时官方欣赏品味的历史题材作品。随后,他转而专注于轻松的主题,比如爱情和情欲,成为了洛可可风格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弗拉戈纳尔的《门闩》讲述了一个关于爱的征服和随之而来的欢愉的经典故事。一间卧室中,男人一只手插上门闩,另一只手揽着的女人徒劳地阻止他去锁门。女人将头别开,表现出半推半就的暧昧态度,好似在躲开男人的热吻。凌乱的床和身穿内衣的男人,无一不暗示着男女间已发生的事情。前景的地面上,一把躺倒的椅子和被丢弃的花束,让人联想到年轻女人曾徒劳地阻止男人过分的调情。油画的精妙之处在于其构图,画面被一条虚构的对角线贯穿,并将苹果与门闩联系在同一条线上。在西方世界中,苹果象征原罪,而门闩则扼杀一切逃出的可能。作品给人以时间暂时凝固的感觉,故事就这样在高潮处戛然而止。作品营构出对“爱”这个主题的独特思考:对神的爱以及男女之间的爱。
弗拉戈纳尔的画作是与贵族趣味是并存着的。不管是为显贵们订购而作的《门闩》还是其他的作品,都表现得非常露骨,轻佻的内容与高超的色彩技巧,是弗拉戈纳尔继承布歇“向妇女献殷勤”的一种绘画“传统”。当时的沙龙内就有人抨击这种绘画。但他的名声也从此沸扬。
到了19世纪,欧洲经济发展迅猛,法国社会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首都巴黎更是改头换面,商店、夜总会和咖啡厅成为新的娱乐场所。艺术家、工人、朋友和游人喜欢会聚在可以举行露天舞会的小咖啡馆。这时诞生的“印象派”,遭到学院派的攻击,并被评论家路易斯·勒罗伊(Louis Leroy)挖苦是“印象派”。印象派画家们抛弃了古典主义画家们偏爱历史、神话或宗教类的宏大主题,热衷于描绘室外的生活,将眼见的社会生活作为创作对象。
作为印象派领导者之一的雷诺阿乐于描绘生活中的喜悦和欢愉,常常被舞会中富于青春活力的舞者激发无限的创作灵感,《煎饼磨坊的舞会》中所描绘的正是舞会的典型场景。
光线透过树荫,照射在人体身上,呈现斑驳情况。描绘出色彩闪动在光点里,完全捕捉到光线落在景物上时,所创造出来的笼统瞬间印象。人物在树荫下,光线透过树荫照在他们的衣服、脸上,有印象派的轻快的构图。前景到后景变化很快,后景有往高处发展的呈现,表现出人形逐渐消融在阳光和空气中。
在作品《秋千》中,雷诺阿则捕捉到了一天中的某个特殊时刻:阳光透过树枝洒落下来,斑斑驳驳。画家遵循自己的感受选择色彩,粉色的阳光和蓝紫色的阴影,就连年轻姑娘的白裙子也是由多种颜色的小笔触快速点染而成的。
在雷诺阿的作品中,观者看到可爱的儿童,漂亮的花朵,美丽的景色,还有可爱的女人。这常常让观者感到温暖。雷诺阿把从他们那里所得到的赏心悦目的感觉直接地表达在画布上。他认为绘画并非科学性的分析光线,也并非巧心的安排布局,绘画是要带给观者愉悦。雷诺阿曾说过:“为什么艺术不能是美的呢?世界上丑恶的事已经够多的了”。
在漫长的艺术史中,有的艺术家像拉·图尔一样被遗忘,有的像佛拉格纳尔一样被抨击过,有的甚至像印象派画家一样一开始就被嘲笑……幸运者永远是少数的。但是,勇敢追求艺术,真正用心去创造去坚持,去挖掘生活真、善、美和爱,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出普世的真实情感的艺术家,不管是法国艺术史还是在世界艺术史中,永远都有他们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