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收藏讯 2014年5月24日下午四点,刘芯涛最新的油画个展《观看--源于他者的欲望》在北京爱慕美术馆正式开幕。这次艺术家刘芯涛展出了自2010年以来的力作,包括《暗夜旅程》、《吉隆坡的路口》,以及《床》系列,表征着当代都市生活的焦虑、粗野与空虚。此次个展由爱慕美术馆主办,由何桂彦博士担任策展人,展览将由5月25日持续至6月25日。
展览现场刘芯涛1968年生于四川西昌,1992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毕业后分配到乐山师院美术学院任教至今。90年代后期,作为“西南艺术家群体”的后起之秀,刘芯涛逐渐形成了自己艺术个人风格并成为中坚力量之一。
展览现场因为2005年的《溃夜》,刘芯涛逐渐被当代艺术界所熟知:那些空旷的街头、无边的灰暗、模糊不明的灯光、失落孤寂的行人,满是冰冷荒凉,只有商业灯箱里闪着的欲望之光还保留着一丝温暖。透过后视镜或者玻璃窗,人们的视线中心是充斥着欲望与消费之后的狼藉,相拥在一起的裸体男女周围,不合逻辑的堆砌着杂碎的废弃物。符号化了的人与路边腐烂的垃圾并无异样,唯有井盖上的玉兰花和在十字路口踌躇的野狗还留有知觉。刘芯涛用传统表现性的笔法涂抹着单色与不规则的风景,而表征的则是当代都市生活的焦虑、粗野与空虚。
展览现场作为新生代的艺术家,在经历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繁荣与泡沫危机之后,彼时的“溃夜”又将隐藏着怎样的信息。在此次爱慕美术馆的个展将展出《暗夜旅程》、《吉隆坡的路口》,以及《床》等系列作品。这批作品反映了艺术家创作的新的转变,即从对外部都市景观的描绘,转向私密性空间的表达。
展览现场《吉隆坡的路口》与此前的作品相比较,弱化了表现性的风格,做了大量的“减法”,让画面显得简约、理性、机械。这种风格不仅加强了作品的异化感,而且使观众的观看多了一份疏离性,呈现一种对现实“镜像”化的关照。作品中仍充斥着隐喻与象征,狼藉的废弃物、静寂的路口、流落街头的野狗共同营造了一种独特的都市生存意象。
中国著名艺术家 中国当代艺术研究院艺术总监 四川美术学院教授 叶永青作品《暗夜旅程》从外部的都市环境转入对“夜生活”的描述。个人化的、公共性的生活场景以切片化的方式呈现了潜藏在黑夜背后的各种欲望。“窥视”成为了一种主要的观看方式,这是一种对“欲望”的双重建构。“偷窥”成为观看主体释放内心欲望的一种通道;在明确了观看主体的同时也凸显了“被看”的对象,其中一些场景与性有关,而情色话语与性均是欲望外在显现的重要表征。
北京爱慕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爱慕美术馆馆长 潘建宏《床》系列、《北戴河的房间》等开始将《暗夜旅程》中与“性”或者说私密性的生活进一步明确化,并将发生地锁定在都市宾馆的某一个房间里。从外部都市景观向相对个人化的空间,从公共场景向私密生活的转变是十分明确的。就《床》和《房间》系列而言,“镜子”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除了以“镜像”的方式折射房间内发生的事情,在视角上,它具有提示功能,呈现的是一种独特的“观看”,观众在观看的时候成为了“在场者”,甚至是“偷窥者”。于是,“他者”的身份在这里已发生了悄然的转变。与“镜子”一样,房间中的电视机表征着另一种普遍的现状,即某些政治性话语借助电子媒介对日常空间、私密空间的渗透与侵占。
四川美院北京校友会会长高霞不管是早期的《溃夜》系列,还是在近期的《床》、《房间》等,“溃”都是刘芯涛作品的主要特征,同时它既是视觉的,也可以是心理的;既是意象化的,也可以是象征性的。“观看”实质也只是一种表象,一种视觉通道,其内在的本质,反映的仍然是艺术家如何立足于当代都市文化的语境,去审视当代人的生存状态。只不过,在他笔下,都市是灰色的、都市生存是焦虑的,毕竟,“溃”本身就充斥着浓郁的悲剧性。换一个角度,这种悲剧性所反映的正与当代人不断膨胀的欲望息息相关。
爱慕美术馆成立6年来,以公益的形式为社会公众提供近距离接触高雅文化与新锐艺术的平台,先后举办了30余场摄影、缂丝、核雕、玉雕等艺术作品展、服装展以及当代设计创意作品展,包括四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展,为大众提供了一个欣赏艺术与时尚的美学平台。爱慕发展至第21个年头,将继续以“创造美,传递爱”为使命,继续致力于做有文化影响力的时尚领导品牌,借助爱慕美术馆、流行趋势发布等多元形式,为公众带来更加丰富、时尚的崭新生活方式,为优秀的文化与艺术提供绽放光彩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