泓盛2014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中国书画/瓷器工艺品/当代艺术/油画雕塑
预展:2014年6月24-25日
拍卖:2014年6月26日
预展及拍卖地点:上海波特曼丽嘉酒店4楼(上海市南京西路1376号)
Lot 892 赵无极 23.3.82 油彩 画布 114×146cm 1982年签名:无极 ZAO
创作年代:1982 年
出版:
Zao Wou-Ki,Cercle d'Art,1988 年,第352 页。
Zao Wou-Ki. L'oeuvre 1935-1993,Ides et Calendes,1993 年,第140 页。
《品藏东方——中国经典艺术展》,昊美术馆出版,2012 年,第70-71 页。
展览:
“品藏东方——中国经典艺术展”,展期自2012年2 月26 日至3 月4 日,上海美术馆,上海,中国。
“上海与巴黎之间——中国现当代艺术展”,展期自2013 年10 月1 日至2014 年5 月30 日,中华艺术宫,上海,中国。
Galerie Pierre Matisse, New York。
Galerie Krugier, Geneve。
Collection particuliere, Paris。
2006 Lombrail-Teucquam, Tableaux Modernes EtContemporains, Lot 87.
赵无极的《23.3.82》是画家第三时期的经典之作,此一时期的赵无极重拾中国水墨,将泼墨山水的效果表现在油画上。赵无极以书写性的细腻笔触对传统山水画进行抽象抒情的转换,结合气感与光感的语言,更为彻底地展开对空寒意境的追逐,以无维度和反向重构的方式生成出新的艺术语言和精神。此作所展现的中国 传统书画精神中强调的磅礴气势与流畅自然,无论是在整体构图上的壮丽磅礴的视野铺陈,抑或是细腻讲究的线条与中国水墨意境的表现,均是无可挑剔的精彩佳作。回忆1981年深秋,赵无极赴北京,随后与友人同游山西大同云岗石窟,滚滚黄沙漫天的云岗为中国四大石窟之一,有其辉煌,有其壮美,有其智慧,也有其沧桑……此在赵无极的心底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3.3.82》正是其翌年回巴黎之后的创作,作品气韵万千,清晰地反映了一个中国人看宇宙万物的观点,画中的朦胧,反应出东方的诗情、艺术家与天地自然神往的默念精神,在此他并未直指一个具体的事物,仅留给观者一个开放的想象与心灵的对应空间,其中意境,或 如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在《朝中措》一词所描绘:“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 尊前看取衰翁。”藉由艺术,笑看人生千古,寄寓一种对于生命的洒脱豪迈与淡泊自适的真切喜悦。
由此,《23.3.82》标志了赵无极的成熟美学,以及迈入耳顺之年,对于生之泰然无忧,与心境上的重要转变。赵无极在80年代的创作成就与突破,令人联 想到东西方几位艺术大师。一是张大千,大千在1940年代即享盛名,但晚年于1963年更创新地将泼彩的概念引入中国水墨,浓艳的湛蓝与藏青色以半抽象的 形式流泄在墨韵之间,开创了一种新颖的现代绘画风格,也让他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挥洒无滞的阶段,许多尺幅磅礡的重要作品均创于此时。而其泼彩作品也最为市场所追捧,超越早期泼墨。如拍出破亿元人民币气势非凡的《爱痕湖》与《云山古寺》均为此类代表。西方则是德国战后名家李希特(GERHARDRICHTER,1932)与抽象大师罗斯科(MARK ROTHKO,1903-1970),两人的晚期作品在市场上最受肯定,如李希特90年代的抽象创作,其层次之丰富,内蕴的气力之深,完美体现一种凝炼的 空间表达,相较于早期作品更受藏家青睐;又如罗斯科50至60年代的作品均被认定为其创作黄金时期的典范,如他的前十大甩卖纪录,均为其晚年作品,罗斯科曾说:“我不对颜色、形状或其他元素之间的关系感兴趣,我只有兴趣表现人类基本的情感。”虽然两人的创作型式迥异,但此般情感的流露,正与赵无极不谋而 合。赵无极与这些西方艺术大师一般,在悠悠创作生涯中不断追求创新与突破,直到晚年达悠然自如的集大成阶段,该时期作品可视为其一生艺术成就的瑰丽体现,壮美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