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文物局已经批复从熙公祠修缮工程的立项。这意味着年久失修的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潮州从熙公祠即将整体修缮。由于施工难度大,2006年被盗的国宝级石雕在追回后一直雪藏于博物馆里,这次也将一并恢复归位。
“国保”年久失修 亟待修缮
从熙公祠位于潮州潮安区彩塘村,始建于清同治九年(1870),清光绪九年(1883)竣工,历时14年之久。以其高超石雕艺术驰名,其镶嵌于门楼石壁之上的几幅士农工商、渔樵耕读、花鸟虫鱼石雕堪称一绝,图中人物神态各异,或抛网捕鱼,或牧牛而归,栩栩如生,石雕艺术令人叹为观止。在潮汕地区更有流传“一条牛索气死三个师父”的典故,就出自于从熙公祠的镂空石雕牛索。从熙公祠于2006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然而,多年来,从熙公祠左右两路的资政第、龙虎门等建筑因年久失修,加之部分建筑为私人产权等原因,出现了瓦件破碎、屋顶渗漏、屋面坍塌、局部改建、构件缺失、墙角酥碱严重等问题,亟待修缮。
2006年11月29日,从熙公祠正门石梁上的两块巧夺天工的镂空石雕被盗。据专家介绍,被盗的两块石雕为麻石质地,左边石雕为双凤朝牡丹,右边石雕为麻雀戏梅花,石雕长为120厘米,宽为40厘米,重约40公斤。这两块石雕系潮汕地区清代石雕中的顶级艺术精品,双面镂空,雕有梅、竹、菊等植物和一些姿态各异的鸟构成了“喜鹊登梅”等喜庆吉祥的画面,损失价值无可估量。有专家认为,被盗的石雕甚至比祠堂的成名作渔樵耕读四块石雕还更有代表性,因为其系双面镂空,创作难度更大。这两块石雕被盗40天后即被追回,但因复位的施工工程量大、技术难度高,未能完成复位,只能寄存在潮州市博物馆的仓库里。
鉴于此,潮州市文物管理部门向省、国家文物局提出修缮立项。7月28日,潮州市文物旅游局收到了广东省旅游局转发国家文物局的批复,这意味着从熙公祠的整体修缮工程即将全面展开。
修旧如旧 被盗追回石雕将复位
目前,潮州市文物管理部门也已委托山西一家有资质的古迹保护修复公司对从熙公祠进行了全面的勘察测绘,并根据相关规范、地方做法,结合保存下来的原构形制及残存信息,分析其原状、原貌后制定了相应的修缮设计方案。按“不改变文物原状”、“最小干预”等文物保护原则,整体修缮方案将遵循建筑原状、尊重地方手法、保持传统工艺,对文物建筑进行维修、加固。
其中,备受关注的是,被盗追回的祠堂门楼石雕将如何复位。国家文物局要求,石雕复位以确保文物安全为前提,制定周密的复位方案和预案,并尽可能减少对其他构件的扰动。潮州市文物管理科科长罗星表示,石雕的复位有相当大的难度,曾有方案要将石雕塞回去,但这很可能造成其他构件的损坏。目前设计方案提出了另一种思路,即将石雕上部结构包括屋顶、横梁等部位整体抬升,揭开屋顶,将石雕装回原位后,再将屋顶复位。
预计,整体修缮方案预算为1009万,工期一年。目前该方案正在等候国家文物局的审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