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诚一简历:
1959年生人,1983年在南京艺术学院雕塑专业学习,现为江南大学设计学院美术系主任,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雕塑专业委员会会员、江苏美术家协会雕塑艺委会副主任、江苏省陶瓷艺术专业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无锡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作品《希望》获第九届全国美展银奖(金奖空缺),《拳击》入选第四届体育美展等,《远去的琴声——阿炳印象》获“第十一届全国美展”银奖,于2010年10月份在北仓门园区参与并举办了“无锡市首届雕塑展—塑泥铸魂”大型雕塑展览。著有《徐诚一文集》、《诚一集》、《诚一雕塑》、《有德·乃化》、《徐诚一谈素描》等多部著作。
也许是因为经历了太多,走过繁华与喧嚣之后,无锡雕塑家、江南大学设计学院美术系主任徐诚一教授似乎突然感觉到一种“落寞”!从事雕塑艺术30多年的他声称,近年来,自己的艺术创作似乎进入了令自己焦虑的“低谷”:工作室琳琅满目的作品,有多少被认同?拿得出手的有多少?更重要的,自己作品的风格何在?艺术家对生活,对自己,总是极致的敏感,因此创新也不断,“焦虑”似乎也常常存在,努力突破更是必然。记者日前在走访徐诚一工作室时,他就介绍了自己最新的创作尝试:“人与物”搭配,将两种看起来本不相关,或者根本不相容的艺术表现种类混搭在一起,反而产生奇异的艺术效果。
谈个人艺术创作:
人与物“不搭”的搭配,这种雕塑艺术风格可以全新尝试
“作为我个人,近年来在雕塑的创作上,感觉自己是走入了低谷,我一直在寻求突破自己!”与记者聊起钟爱的雕塑艺术,有着30多年艺术经历的徐诚一显得很淡定,随和,但说到最近的创作状态,却又非常的“直率”和“坦诚”,他一边忙着收拾地方坐下来,一边梳理自己的思绪。他说,直到如今自己仍在思考,什么样的东西才是最具自己个性的作品,让人一看了然于胸的特色。
徐诚一1983年进入南京艺术学院雕塑专业学习,是一位地道的专业科班出身的雕塑艺术人士。在超过30年的雕塑艺术生涯中,他所收获的荣誉和头衔不少,如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雕塑专业委员会会员、无锡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全国城雕委艺委会委员、江苏省美术家协会雕塑艺委会副主任,以及江南大学设计学院美术系主任,教授。而他的作品《希望》获第九届全国美展银奖(金奖空缺),《远去的琴声——阿炳印象》获得“第十一届全国美展”银奖,《拳击》入选第四届体育美展等,著有《徐诚一文集》、《诚一集》、《诚一雕塑》、《有德·乃化》、《徐诚一谈素描》等多部著作。从一般人的眼光来看,他的成就是很多人艳羡不已的。
但是,坐在无锡北仓门艺术工场里的个人工作室里,在因作品满满当当而显得有些局促的空间里,徐诚一还是显得有些“焦虑”。他很坦率地讲,自己这么些年做了很多作品,很得意的也有,但是大部分在他看来“并不满意”,他希望自己在雕塑艺术上能有所突破,现阶段尤其需要突破自我,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风格。“就希望,别人一看到雕塑,就立马会说,这是徐诚一的作品,肯定没错!”
艺术家对于生活的周围环境,人和事总是有着与生俱来的敏感,比如说现代人生活的焦虑、浮躁感。他说,这种感觉笼罩着每个人,包裹着大众,无人幸免,大家都在困扰,都在希望能突破,希望有宣泄的途径。而这给了自己创作的灵感,尤其是给了他自身艺术风格打造的新的启发,并在近年来形成了一种“人、动物”(见图)搭配构成的雕塑作品特色。用他的话说,新创作的作品都有一种“格式”,即一个大大的人头和延伸的事物进行搭配,延伸的事物则以各种动物为主。比如说他的新作《远古的回声》,一个大大的人头,表情淡然,显出“冥思”状,而人头上的乌龟则开口长鸣,充满岁月感,“乌龟代表了岁月长远,而人的表情,则代表与远古的某种心灵契合,这恰恰是现代人在烦扰之余需要自我反省,找回自我的方式,是一种人生的体验和警示。”
徐诚一说,在他的这种新风格的尝试中,类似的作品很多,通过将人和动物这两种原本在雕塑界看起来“完全不搭”的搭配,却产生了奇异的艺术效果,无论是哀叹、困惑和焦躁,现代人总能从中找到自我的某种“内心观照”。
谈无锡雕塑艺术:
运用更多本土元素,可成为未来雕塑圈的尝试方向
在这种新风格思路的指引下,徐诚一继续开启自己的另一种尝试,就是要用无锡本土的材料、本土的题材进行创作。从题材上来说,以往其所创作的《远去的琴声——阿炳印象》等系列作品,其实就充满了无锡元素和无锡主题。而在雕塑艺术所用材料上,他则将目光从传统的石膏、陶瓷等方面,转向了无锡本土所特有的紫砂泥。
这方面,他已经进行了尝试,比如说《远古的回声》、《自然的回声》等等,就是完全使用宜兴产的紫砂泥进行创作。他说,早些年他曾经用这个材料进行过创作,但那是无意为之,现在他则将之有意使用。他觉得,在寻求个性的过程中,本土元素是最重要的,材料与题材一样,都需要充分发掘。“艺术家的特色在哪,最终还是要归结到本土的表达语言,本土的表达,本土的材料,我自己希望将更多无锡的东西融入到以后的作品中,艺术家的‘身份’来自哪里,其实最终还是回归本土,回归个人的色彩。”在他看来,这将是他未来艺术追求的一个主要方向。
作为无锡市美协秘书长的徐诚一,最近还专门动员身边的无锡雕塑艺术家,组织大家一起进行紫砂雕塑艺术作品的创作,并希望大家都拿出好的作品,最终能够一起办一个艺术展,集中展示无锡雕塑艺术家在这方面的新尝试,打造无锡雕塑艺术在省内、国内乃至国际上的特色,“最终来说,还是要打‘地方牌’,有无锡艺术家自己的独特风格。”
徐诚一坦言,无锡艺术从整体来说,和南京、苏州相比是处于弱势地位。尤其是近两年受经济形势的影响,整体的艺术氛围也显得有些压抑。与同属江南地区的其他城市相比,无锡的整体艺术水准和创作水平还是偏弱,尤其是中青年一块,显得很是“青黄不接”。就个人来说,近年来也感到了很多的压力,觉得自己的作品问题也不少,“我们需要跳出无锡这个圈子,换一个角度,在比较层面上审视自己的作品,才能有新的认识,而不是沾沾自喜。”徐诚一认为,缺乏批判意识,影响了无锡整体艺术的水准,他希望正逢鼎盛的艺术家应该有更多担当,让无锡的艺术能有更大的突破。 本报记者 张建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