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一次赴瑞士采访的时候,曾有幸到依山濒湖、风清树静的洛桑城乌希湖区的奥林匹克公园一游。十多年过去,仍让人记忆犹新的是奥林匹克博物馆,因为在那里,在众多中国元素中,笔者看到了让成都人足以自豪的雕塑作品《千钧一箭》。要知道,这可是第一件被奥林匹克博物馆正式收藏的中国雕塑作品,它的作者是成都人朱成。如今,已有《千钧一箭》(朱成)、《梦想成真》(谭云)、《枪韵》(张建国)、《箭在弦上》(许宝忠)等4件成都雕塑家的作品被这座奥林匹克的殿堂永久收藏,在国内名列第一。
与奥林匹克运动会有关的雕塑始见于公元前7世纪。在古希腊的奥林匹亚有数千座雕塑,其中大量作品是为奥林匹克运动会竞技优胜者塑造的。人们最为熟悉的可以说是雕塑家米隆在公元前450年创作的《掷铁饼者》了。有着古老文明史的成都,体育雕塑也是源远流长。在出土的文物中,雕塑的雏形可以追溯到新时器时代。到了殷商、东汉时期,有关体育的雕塑已盛行开来。在四川赴南京参加青奥会体育文物展展品138件/套清单中,新石器时代石球、商代石蛋玩、东汉仙人六博画像砖、东汉七盘舞杂技画像砖、东汉陶弋射俑……都证明了,远古时代的成都人热爱体育,与体育相关的雕塑当然历史久远。
《千钧一箭》 让成都走进奥林匹克世界
正如顾拜旦所说:“体育运动可被视为艺术的创造者和艺术创作的契机,因为它创造美,生活的艺术品——运动员。”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继承了古希腊的传统,也激发艺术家的灵感。本世纪初饮誉世界的法国雕塑家罗丹,就是以运动员身体为模特,于1901年创作了著名的《美国运动员》铜塑。1968年墨西哥奥林匹克运动会组委会举办了一项名为“友谊与艺术之路”的文化活动,来自五大洲16个国家的18名雕塑家参加了这项活动,其中用水泥筑起的雕塑高达18米,成为该市的景观之一。
1985年,在萨马兰奇的倡导下,中国奥委会和中国美术家协会推出首届中国体育美术作品展览。成都雕塑家朱成创作的《千钧一箭》以超凡脱俗之美脱颖而出,一举荣获特等奖。1989年4月29日,中国奥委会将《千钧一箭》赠送给萨马兰奇。萨马兰奇激动地说:“对我本人和对国际奥委会来说,今天是非常重要的一天。”萨翁非常欣赏《千钧一箭》,第一次看到它时,就被深深地吸引和震撼了,这位一生酷爱体育美术的老人在作品前注目良久,连声赞誉:“神奇的一件作品!”
《千钧一箭》成为瑞士洛桑国际奥林匹克博物馆永久收藏的第一件中国雕塑作品,此后入选中国国家教委全国中学生统一教材《美术》教科书,被海内外50余种报刊刊载。成都的体育雕塑,因此也一炮走红,享誉世界。
龙头凤尾 成都人与萨翁渊源深
按照业内人的评价,在艺术领域,成都雕塑家朱成率先开创了“二维半空间”的概念,而他对“二维半空间”要领研究最原始的动力,就缘于《千钧一箭》。一位弓箭手,弯弓搭箭——屏息瞄准——全神贯注——力贯千钧——引弓待发!作品只有满弓、头脑和手臂构成一件极简的射箭运动场面。绝!目前仍是国内体育雕塑的标志性佳作。
当时有关这个作品还有不少有趣的段子。在北京举行的首届全国体育美术展览上,四川共有16件作品入选,其中6件作品获奖。据说当年《千钧一箭》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按时抵达北京,险些错过参展。《千钧一箭》因为似像非像雕塑作品的缘故而被冷落一旁,幸运地被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先生发现,那独特的形式感和与众不同的空间造型令慧眼识珠的萨翁大加赞赏!并发出了“神奇的一件作品”的感叹。此后,萨马兰奇将《千钧一箭》带回了洛桑,并邀请作者朱成到国际奥运会总部访问,请这位成都艺术家到家中做客。
《枪韵》作者、被誉为“成都体育雕塑家”的张建国透露了一个小秘密——朱成老师的《千钧一箭》是在萨翁上任奥委会主席后举办的第一个体育美术展览获金奖。而《枪韵》则是在2000年悉尼奥运,萨翁任期最后一次展览上获奖。也许这是一种巧合,不过我们成都人也算用自己的艺术作品,给萨翁来了一个龙头凤尾。
实际上,《千钧一箭》犹如成都体育美术创作团队嘹亮的集结号,一箭中的,万箭齐放。此后,谭云的《梦想成真》、许宝忠的《箭在弦上》、张建国的《枪韵》等成都雕塑家的作品,先后落户瑞士洛桑,成为国际奥林匹克博物馆永久收藏的中国雕塑作品。从来自四川省体育博物馆的信息,截至目前,在历届全国体育美术作品展上四川参展作品数、获奖作品数以及国际奥委会奥林匹克博物馆永久收藏作品数创下了三个“第一”。奥林匹克长盛不衰,之于它有“更快、更高、更强”的精神,与成都运动员在奥运赛场上摘金纳银一样,成都艺术家对奥林匹克大家庭的贡献也是蓉城人的一种骄傲。
人物
“票友”张建国
雕塑体育之美
射击运动员出身的张建国,在国内外的体育雕塑圈里颇有名气,但他从来都不承认自己是个艺术家,总是笑称自己充其量只算个“票友”。
对于枪,张建国有着旁人不能比的感悟,屹立在北京奥运比赛场馆的作品《零的突破》和《枪韵》便是雕塑与枪碰撞出的完美火花。《零的突破》以许海峰为创作原型,作品高12米,由一只有力的男性之手握住一支运动手枪直刺天空,具有强烈的动感,三阶环形的黑色花岗石基座既表现“零”,又表现靶环,枪和手仿佛从这靶环之中冲出,意味深长地刻画出了1984年许海峰实现中国人在奥运会上,那惊世一击的金牌零突破。
被萨马兰奇带回洛桑的《枪韵》颇有传奇色彩。“张山在巴塞罗那的金牌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激发了再次创作一个射击雕塑的灵感。”作为张山的好朋友,张建国常常找她聊天。“张山说,打飞碟要讲求韵律,运动员必须和枪成为一体,身与枪的合谐,击发时的节奏,不仅将决定成绩,更是一种美。最后,《枪韵》诞生了。”张建国说。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开幕前夕,《枪韵》被萨马兰奇一眼相中,由国际奥委会永久收藏,也是本届唯一被国际奥林匹克博物馆永久收藏的中国大陆雕塑作品。2008年6月28日,4.5吨重、6米高的《枪韵》正式落户北京奥运会的射击赛场。如今,以蜀中名将张山为原型的巨型钢雕《枪韵》屹立在正门中心广场的草坪上,成为北京射击场的标志性景观。
张建国当了8年的射击运动员,最后打入奥运会的不是那只手枪,而是这幅雕塑作品《枪韵》。这样的理由,足以让他继续为雕塑而疯狂。以中国女排为原型创造出的《东方燕》、跳水运动雕塑《水之韵》、女网双打郑洁、晏紫的形象写照《骄燕双飞》、首届智运会吉祥物《智慧精灵》……如今,他为全国第九届残运会设计的火炬、吉祥物已大功告成,静等佳音。
至今,没有自己工作室的张建国笑称自己是“票友”,但圈内人不这么看。“张建国当过运动员,他的成名作都来源于体育,他用对体育的理解和感动,雕塑出体育之美。准确地说,张建国应该是国内第一个运动员出身的雕塑家。”中国美术馆副馆长、资深评论家谢小凡如是说。
成都晚报记者 孟武斌 摄影 王浩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