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美协原主席唐大禧直言:
著名雕塑家唐大禧总能在社会大悲恸、大感动的关键时刻,创作出力能扛鼎的作品。2003年,广东省中医院急诊科护士长叶欣倒在抗击非典的战场上,唐大禧创作了同名雕塑,永久矗立在广州这片热土。十年之后,武警英雄郑益龙跳水救人献出了生命,把生的希望留给了落水者。唐大禧闻此连夜创作《珠江英魂》,将英魂永远留存在珠江之畔。
唐大禧城市雕塑创作,所注重的便是先触摸社会的敏感神经,再以精良的作品打动社会的敏感神经,以唤起人们对真诚、对奉献、对勇敢的尊崇与向往。收藏周刊记者 韩帮文
“城市雕塑彰显城市主政者的文化素养”
收藏周刊:最近几年,关于城市雕塑建了又拆的例子不胜枚举,这反映了创作界哪些不良倾向?
唐大禧:我最熟知的例子要数广西巨型梦露雕像矗立6个月后被拆了。这真是一件荒唐至极的雕塑。不知道是哪位地方主政者想出了这样一个歪点子,又不知是哪位艺术家精心打造而成。这个号称中国最高的梦露大型逼真雕塑,注定要成为雕塑界、文化界的笑谈。这件雕塑的思想首先是立不住脚的,庸俗到了极点。对于这样一位美国明星,国内普通百姓可能未必都知道她的名字与身份,但会钻进她硕大的裙子下面拍照留念。这是要引导什么呢?其次,这件雕塑也不符合艺术创作规律,艺术形式再糟糕不过。雕塑的体块要稳重敦实,而这件作品则给人轻飘飘的感觉,根本没有审美上的考虑,完全没有文化底蕴。
收藏周刊:您刚才提到,这可能是地方主政者想出了这样一个歪点子。就目前而言,一个地方的城市雕塑建设是不是与地方政府的文化素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唐大禧:我一直以为,一个地方的城市雕塑艺术水准,直接彰显着这个地方领导者、主政者的文化修养。政府及领导的意志往往主导着城市雕塑的创作,而那种盛气凌人的姿态,以及对艺术一无所知的修养,怎会催生出精彩的作品?现在讲艺术自由、文化自由、创作自由,但文化主管部门对艺术家给出的自由并不多,而它自己又可以肆意妄为。有关部门在创作之前可以说了算,但完成之后为何不去对作品审查呢?这至少应听听专家的意见嘛,至少看看社会效果嘛。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就会让人对其中是否有利益输送而浮想联翩。现在很多地方也开始采用招标的办法来选用艺术家,但据说运作很复杂,貌似谁的关系硬、谁的资本多,谁就可以中标。所以,即使是一些中标产生的雕塑作品,也经不起人们眼光的审查,最终成为笑柄。
优秀的城市雕塑要符合历史性、文化性、群众性
项目完工后应有独立的 专家委员会验收作品
收藏周刊:回到您自己的创作。您共创作了多少件城市雕塑?
唐大禧:其实,真正让自己满意的也不过10来件吧。
收藏周刊:城市雕塑在您所有创作序列中占有多大的比重?如果按收入来说,城市雕塑的比重又会有多高?
唐大禧:不管是创作,还是收入,城市雕塑的比重都还是蛮大的。我记得单件收入最高的雕塑,是摆在广州雕塑园的那几根柱子,创作费就有200万元。但很多时候,只要遇到好题材,我都是不赚一分钱,甚至会主动要求去做。就说为英雄郑益龙创作的《珠江英魂》,羊城晚报的记者找到我,聊到他救人牺牲之后,我被深深感动,就当场画稿,连夜创作。广州市委宣传部拨给了11万元,但都是工人费用、材料费用,扣掉税收,我自己没有拿一分钱的创作费。
收藏周刊:据说不少艺术家为争取一个城市雕塑创作项目而明争暗斗,果真如此吗?
唐大禧:明争暗斗肯定会用的。一些人会得到项目,还会玩不齿的伎俩。其实,这也不能只怪艺术家,谁让机制出了漏洞呢?
收藏周刊:对于城市雕塑的发展,您还有何建议?
唐大禧:有关部门必须革除掉重项目轻艺术、重创作轻审查的陋习。现在,作品完成之后的审查环节几乎没有一个部门、一个人来抓。作品竖立在那里了,就以为是大功告成了,就想当然可以剪彩揭幕了,但谁会关注作品的艺术水准呢?谁又会为纳税人负一份责任呢?没有审查,就意味着没有人敢担责。没有人在这样的关键环节负责,只能看着大批大批的真金白银被浪费掉。所以,我强烈建议,每一个项目从立项到完工,都需要独立的专家委员会来监督、审核、验收。必要的时候,纪检部门也应介入。
收藏周刊:在您看来,好的城市雕塑作品有哪些衡量标准?
唐大禧:既然是叫城市雕塑,既然要将雕塑放在城市的心脏,那就首先要求作品符合城市的文化性格。但在城市大跃进与同质化发展的今天,到底有哪些主政者能说出自己城市的文化性格呢?他的文化修养达不到,文化判断是错乱的,在城市里随便安放错乱的作品,也就不难理解了。其次,我希望城市雕塑能有深切的寓意,形象要传达真善美,能引发人的艺术想象。艺术标准应该是健康的、美丽的、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要达到这个标准不容易。
收藏周刊:假如您按照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广州的城市雕塑,您会打多少分呢?
唐大禧:我不满意广州的城市雕塑。拉拉杂杂的很多,但出色的并不多,甚至可以说非常少。主办方对雕塑认识不深,艺术家修养不高,拼拼凑凑的作品不少,忽悠一下的也不少。请允许我对衡量城市雕塑的标准再做点补充,要满足历史性、文化性、群众性三个条件。
收藏周刊:我们当前的城市雕塑,一大部分都是纪念碑式的宏大叙事,充满了对英雄与信仰的礼赞,这能否称作是革命文化的余续?而在社会高速变化的今天,这种城市雕塑的创作策略还是否应该坚持下去?
唐大禧:崇高、伟大的精神品质永远不过时。社会可以开放、文化可以多元,但这种品质被彻底稀释掉。再说,有点英雄主义、有点崇高信念怎么了?总比那些价值观混乱不堪、艺术形式俗不可耐的东西好多了吧。
收藏周刊:当下也的确出现了不少贴近平民生活、靠近平民审美的城市雕塑作品。
唐大禧:我们曾有一段对革命英雄无限崇拜的年代,而现在的确应该多一些反映我们当下生活状态的艺术。在把握艺术转换的时候,我们却非常容易把握不好尺度,造成价值观迷失,什么庸俗、浅俗、低俗、媚俗的作品就一股脑出来了。艺术的平民化是好事,但细细研究起来仍是一个艰巨的课题。
观点
“就雕塑而言,离开了‘雕’与‘塑’,搞得天花乱坠,都是过眼云烟。艺术不被看懂,没有意义。”
“美不是抽象的,我认为对生命的发展有利的东西,就是美。”
—唐大禧
简介
唐大禧 生于1936年,广东澄海人,著名雕塑家。2007年入选“当代岭南文化名人五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