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没有质量支撑不会长久。”著名艺术评论家殷双喜直言:
广东油画家缺少整体性推广
作为国内著名的批评家,近段时间,殷双喜的身影出现在广东多个展览场合。近日他接受了收藏周刊记者的专访,针对当下的艺术创作现状,乃至广东的艺术生态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他认为,广东油画家多埋头苦干,行业缺少相应的机构推广,他更直言“当下的艺术,越来越多的谈观念、谈当代”,他强调画家应该要有“专业性”和“职业性”。应该像个木匠一样,“能够把手上的事情做到出神入化,而且引以为豪。”
殷双喜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研究》杂志社社长、艺术评论家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王肇民胡一川堪称一流大师 但宣传都不到位
收藏周刊:您说“如果艺术自身的革命都没有搞好,那就完全不要谈艺术搞社会的革命。我觉得一个艺术家专业重点就是持续地、扎扎实实地推进 艺术自身的革命。”那么,油画要进行“革命”的话,应该从哪切入?
殷双喜:这里只是借用了革命这个词,我的意思是指发展与变化,所谓“术业有专攻”,不同的人,从事艺术,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工作,都应该有一种“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专一行”的精神,把自己的事情做专业,做好。但现在很多人就认为可以用艺术来改变社会,我认为艺术对社会产生影响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如果用艺术去改变社会现实,就得打个问号,比如说有一个社会事件,然后一群艺术家走到街上以手挽手的方式来表达对这个事件的看法,这能叫艺术吗?我认为,在这个事件中,他们只是转变了自己的身份,以一个普通公民的身份去表达自己的态度。 也就是说艺术并不解决功利性的目的。如果要解决社会功利性目的,那一定是在社会领域里面,从事社会实践,社会改造相关工作的。而艺术, 它只能影响老百姓的精神和心灵状态,它并没有明确的所指。当年鲁迅就说过,艺术当然有宣传的功能,但是仅有宣传,不是艺术。
收藏周刊:今年初,您曾参加过一个相对具象的油画展,而这次则参加被认为“形式抽象”的展览,您如何评价广东油画创作现状?
殷双喜:广东是中国油画的发源地。西方油画通过澳门传入广东,使得广东成为中国早期油画的重镇,当年澳门培养了一位广东艺术家——林呱,此后,广东还出现了很多有影响力的油画家,像冯钢百、李铁夫,包括后面的余本。今天的广东,艺术家风格也很多样,但是在宣传和推广方面不够。艺术作为一个生态,广东的艺术家都在埋头画画,如果没有人帮他们出画册、办展览,做推广,他们就会像草原上的一堆篝火,把自己烧完就烧完了。所以,我认为广东应该发展自己的生态,除了画家在这方面的努力之外,鉴赏、收藏、媒体宣传等多方面也应该来理解和接受广东油画艺术。让更多的人知道,广东不仅设计很好,国画很好,广东的油画也很好,还有广东的版画、广东的水彩画也一样。在水彩画领域,王肇民是中国一流的大师,但是对他的宣传很不够,包括广州美院的胡一川院长,他的油画一流,二十世纪中国油画胡一川是很有地位的,包括罗工柳他们对他都很佩服。但是目前广东对于这一块的宣传,整体都还不够。
林呱 彼得·帕克医生和他的弟子阿多艺术家只要发自内心创作 这本身就是一种贡献
收藏周刊:广东油画在全国处于怎样的水平?
殷双喜:这个问题很难说,这些年油画发展很快,根据我在全国性的油画评选的过程看,广州美术学院乃至广东范围入选的作品还是不少的, 也有一些很重要的艺术家很活跃,不管是郭润文,还是邓箭今。但是这些年,以一个整体的形象推出广东油画的活动,好像少了一点。广东的油画家给我们的感觉都比较个体化地在一些画廊、美术馆中出现。我觉得这个还是需要有一个整体性的战略推动。
收藏周刊:不少评论家认为广东的油画小清新太多,缺乏社会情怀,您怎么看?
殷双喜:应该从多个角度去看,像李公明先生就特别主张艺术家的社会责任感,所以他带学生下乡,画宣传画,画壁画,他是社会责任感特别强的知识分子。广东作为现代革命的策源地,孙中山北伐、率领革命者推翻清朝,还有康有为、梁启超,都是重要的革命人士。但是不少广东画家 ,现在的作品好像远离了迅速变化的社会而专注于绘画本身,但我觉得,这方面,只要是发自内心的,是真诚的,把自己的画画到最好,这本身就是一种贡献,不能要一个画家,既是专注于油画探索,又要让他的画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绘画从题材来看,还分历史画、革命主题画、还有 专注于艺术语言本身的创作。它只要传达一种对生活的热爱,美好的人性,这就很好。我们对艺术的功能认识,不能绝对化和单一化。要看到艺术是很丰富的,很多样的。有的人就擅长画历史画,社会的题材,比如有些抗震救灾,或者底层百姓。但是,不管是哪种题材,关键是要做好,做深,做到位。
林呱 彼得·帕克医生和他的弟子阿多中国油画从专业性来讲发展还很不够
收藏周刊:谈到专注艺术语言本身的创作,您认为目前的油画家存在怎样的问题?
殷双喜:一个画家画画的时候,就要像一个木匠、鞋匠,把这个事情做好。一个手工艺人,能够把手上的事情做到出神入化,而且引以为豪,这种精神是我们需要的。我觉得当下的艺术,越来越多的谈观念、谈当代。但是手上(艺术家应该具备)职业性的东西没有,就让人们产生困惑,你到底是干什么的?
我觉得一个艺术家有很多选择的余地,完全可以在某个方面专业、到位地去追求。
回到中国对艺术价值观的要求,中国传统艺术价值观的要求,是先说好再说新,跟西方不一样,他们是先说新再说好。这些年我们一直强调创新 ,这个新没有质量支撑是不会长久的。
收藏周刊:这会使得中国油画跟西方油画存在差距吗?会存在怎样的差距?
殷双喜:我曾经在北京朝阳区的一个展厅,看到一位来自波兰还是捷克的一个大学教授的油画展。题材是普通的风景,但是那个色彩组织非常专业,真正是欧洲的气息和品位。我就想,这个人如果来到中国的美术学院当教授,教油画一定不差,他的画我们很多教授画不出来。为什么?他的基本修养、文化修为,是从那个欧洲油画的历史出来,天天看博物馆。也许他在欧洲就是二三流的油画家,也许我们的学院教授如何如何,但真正把我们的油画拿过去,还差得很远。早些年,日本的铃木大拙创立了创价学会,成立了美术馆,用十年时间收藏了很多重要的作品,在中国美术馆做了一个展览。我看到荷兰哈尔斯的油画肖像,那个手在阴影里面,光线照着那种透明的感觉,中国的油画家画不出来,我们的油画在这方面的表现力远远不够。你仔细看大卫的《马拉之死》,马拉是一位法国的革命家,因为有皮肤病,在家里的浴盆里办公,被人刺杀了,那个浴盆的描绘,我看是稀释的油画颜料,淡淡地刷了一层,远看有空间,近看有质感。我们一直觉得中国的油画,自豪地说百年来有了巨大的进步,但是真正的专业性的发展还很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