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玉印
昨日,凤翔县田家庄镇河北村部分村民反映,在本村没有任何村办企业,也没有任何经济来源的情况下,村委会举债70余万,修建一座进村仿古牌楼和铜牛雕塑。该村党支部书记接受采访时称,河北村要打造新农村建设样板工程,而这些面子工程是必不可缺的,否则很难要到上级部门的拨款和援助单位的支持。(11月9日《华商报》)
作为生活目标,改善和美化人居环境,创建生态文明乡镇,促进新农村建设,并没有错。但关键是要量力而行,有计划地逐步实现,一口吃个大胖子不现实,举债70万修雕塑,并赤裸裸地声称,这些面子工程是必不可缺的,否则很难要到上级部门的拨款和援助单位的支持,更不可取。
举债70万修雕塑,确实改观了村容村貌,但作为曾经的贫困村,村委会非但没有带领村民在增收致富方面下工夫,而是搞这些花架子、面子工程,究竟给谁看?
究竟给谁看,无需赘言,就“这些面子工程是必不可缺的,否则很难要到上级部门的拨款和援助单位的支持”这句话就足以说明一切了。却原来他们是想做一个“爱哭的孩子”。
不错,手心手背都是肉,“爱哭的孩子”也是孩子,但都说“天下的爷娘疼好儿,天下的爷娘疼小儿”,如此“这些面子工程是必不可缺的,否则很难要到上级部门的拨款和援助单位的支持”,岂不惯瞎了孩子?这不是标准的溺爱,标准的骄纵吗?看看吧,据2013年07月22日华商报,个别乡镇不吃不喝还债需要400年,这就是溺爱的结果。虽然村支书保证,“我们不会将欠款摊派到村民身上。”但至少对那些“听话的孩子”是一种不公。如此,即使“打造新农村建设样板工程”,又有何示范作用,又有何说服力,难道这就是我们所要的“样板工程”“新农村”?
终于让笔者想明白了,为什么“油漆绿化”一版再版,为什么有人竟敢拿扶贫款建“遮羞墙”,却原来不但有人看着舒服,却原他们也是依葫芦画瓢,是“学习甘肃省内其他地方建设新农村的先进经验”。首创“油漆绿化荒山”的,不但无人追责,而且有关部门还追责起媒体,还有模有样的组织相关人员调查“真凶”。如此宠着惯着,岂能学好?
别调查了,举债70余万修雕塑,绝非飞来之物,如果我们在村级管理上多尽点心,不是让权力独大,如果多问计百姓,多关注民生,多务实一点,也不会如此瞎折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