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明杰
人类艺术史上不乏这样的作品,它的诞生意味着人类看待世界的眼光变了,人类表达自己内心的方法变了,而且这些作品的命运更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了。莫奈的睡莲便是这样的作品。
100多年前,莫奈在巴黎郊外的吉维尼开始了他的睡莲池塘系列作品创作。这些作品在饱受赞誉的同时,依然面临着许多的困惑和质疑,因为莫奈越来越摆脱人类绘画对现实物体的自然描绘,而更多地倾注心灵的色彩。有人认为“莫奈渐渐走向形体的自杀。他的灵魂在睡莲的裹尸布里游荡”。直至莫奈去世后20多年,抽象表现主义绘画在西方兴起,人们回望莫奈的睡莲,恍然大悟,实际上这些作品已离开了印象派对自然的自然主义的描摹,走向了前人从未有过的自由的、主观的表现领域。画家在表现池塘时,将自己的意愿驾于自然之上,这无疑在艺术史上的突破性进展。
一个伟大的艺术家特立独行的艺术历程,往往必须面对各种常人难以承受的磨难、误解和寂寞。而当世人给予他足够敬意的时候,往往他已远离我们而去。但是,有意义的是,当人们能够理解他们过去不能理解的艺术作品,或者能够包容他们不理解的艺术作品的时候,也意味着艺术润物无声地开启了人类包容的胸怀和理解的智慧。这也是艺术在人类文明史上的价值所在。
莫奈开始创作睡莲的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恰好也是海派绘画开创的时候。海派无派,那是因为它对各种不同艺术观念和流派的巨大包容。在海派绘画的阵营中,几乎囊括古今中外各种艺术观念的艺术探索。这种包容性,在推动具有悠久古代文明的中国进入现代文明的历程中,是起到相当重要作用的。它有利于自由地探索创造,又不至于过于偏颇而丢失自己文化的根源。
2014年,一个莫奈作品展在上海举办,让人们见到了一些少见的莫奈晚年以睡莲为题的随性之作。恰巧,本报与古典园林古猗园在今年夏天合办了2014上海国际睡莲荷花展,这催生了我们这个想法,邀约上海的一些著名画家也以睡莲为名,各自抒发艺术畅想,创作具有个性的作品,举办一个展览,表达我们对莫奈的敬意,对特立独行的艺术精神的敬意。他们有:陈家泠、张桂铭、徐文华、王劼音、杨正新、邱瑞敏、石奇人、钟鸣、夏予冰、许明耀、陈逸鸣、黄阿忠、马小涓、王向明、应小杰、肖谷、何曦、李磊、陈睿韬。这些艺术家年龄参差、画种不同、画风各异。新中国之后或者改革开放之后,是中国艺术的重要转型期,他们是见证者也是参与推动者。这次展览,我们只有一个要求,用与莫奈不同的方式来画睡莲,以表达我们对莫奈的敬意。
新民晚报近年来举办了一系列艺术活动,旨在营造出一个具有包容性的艺术平台,让这座城市的艺术之花开放得更加多姿多彩。这也是我们对艺术表达的真诚敬意。(本次展览11月22日-26日于铜仁路92号敬华艺术空间举办,另有部分作品下周本版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