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贾良
近几年,对戏曲人物绘画创作感兴趣的艺术家不少,而钻研戏剧人物雕塑的却不多。一说到戏剧人物雕塑,往往容易让人想到的是具象的经典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的表情和动作往往是最吸引人的,而上海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张海平的戏剧雕塑则别有一番风味,以抽象融合具象的表现形式更添了一份大气,也给观者更多想象空间。
对于原本擅长主题性雕塑的张海平而言,转向戏剧人物雕塑无疑是对自己艺术语言的一种尝试与革新,敢于迈出这一步,既要有大胆细心的实验精神,又要守住自己的雕塑语言着实不易。主体性雕塑主要反映历史和时代的潮流,往往以形象的语言、象征和寓意来揭示某个特定环境的主题,其抓住的是一种宏大的精神面貌;而戏剧人物雕塑则截然不同,往往通过刻画人物的造型、动作、表情等来让观者感受到人物的鲜明个性,其抓住的更多是动作定格瞬间展现出的细腻情感。不同于常见的戏剧人物形象,张海平所创作的戏曲系列雕塑更为抽象,这里看不到如同舞台表演中出现的戏服和妆容,也看不到逼真的动作造型,你能看到的是一个个“模糊”的印象,没有具体的五官,甚至没有刻画完全的四肢,上色也看似随意填抹,你甚至不能确定这是老生,还是花旦。但恰恰是这样具有现代性的表现,让他的戏剧人物雕塑有别于传统,观众更能抓住雕塑中所刻画的那个动作瞬间,就好像戏剧正演到最精彩之处被定格般,戏剧魅力十足。尽管戏剧人物雕塑对张海平而言是全新尝试,但其中包含的思考却并不生涩,反而有种驾轻就熟的感觉,令人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