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王欢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李春华的绘画启蒙教育,源自小人书上的图画。与大多数农村孩子一样,李春华所在的学校没有正式的美术教师,最初的绘画启蒙来自描摹《西游记》、《哪吒闹海》等小人书上的图画。因为画得像,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称赞,他有信心坚持画下去。
“小人书里的山石树木、花鸟草虫、神仙妖怪、侠客奸雄,都是我描摹的对象。每每得到师长的赞美,心中欢喜不已。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也逐渐意识到,真正的艺术家总是带着一份真诚去绘画,是内心真实情感的流露。”读中学时,美术教师王宗省发现了李春华的绘画天赋,鼓励他坚持画下去,“你以后一定能成画家!”这句话深深铭刻在李春华的心里,激励他更加努力地学习绘画技巧。
1997年,李春华从海州师范毕业后,同年被保送到海门师范学习美术教育专业,主攻水粉、水彩、油画等,毕业回东海任教。在他看来,这些画种虽然绘画媒介不同,但有很多相通的地方。平时,李春华经常与伏涛、郑毅、杨兵等画友交流,为创作带来有益的启迪。他的美术作品在省内崭露头角,作品《秋来无声》获江苏省首届水粉画优秀奖(最高奖),《春山空》获江苏省第六届水彩粉画展优秀奖(最高奖),《春又来》参加第二届江苏省农民画展并被昆山美研中心收藏,《太行人家》入选江苏省“七彩昆山”油画邀请展。
植根田野散发浓郁乡土气息
不久前,“‘乡野拾趣’李春华风景作品展”在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展出,17张淡雅生动的风景作品展现了朴实宁静的田园风光。纵观他的作品,笔触细腻,清新自然,画风质朴,带给人们独特的心灵感受。
《温暖的土地》是李春华去年10月在盐城湿地写生的作品。当时,他正在南京大学研修班进修学习,期间跟随老师和同学在苏北地区集体采风,有个场景吸引了他:温暖的阳光,撒在枯黄的芦苇上,自然而生动,收割芦苇的农民辛勤劳作着,脸上洋溢着乐观朴实的笑容。这个场景深深打动了他,按下快门,捕捉到了这个瞬间。在创作时,李春华几乎是一气呵成,对人物的动作略作夸张处理,增强力度感,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聆听名师教诲。2013年9月至2014年10月,李春华参加了由南京大学美术研究院主办的“江苏省首届水粉画创作高级研修班”,由此结识一批志同道合的画友,更为难得的是有机会聆听高柏年、陆庆龙、邬烈炎等国内知名当代水彩画家的教诲。高柏年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术委员会委员,是江苏水粉画的领军人物之一;陆庆龙曾获十一届全国美展水粉画金奖,他的水粉技法影响了一批中青年画家。学习的过程中,李春华真切体会到老师们治学创作的严谨态度,不仅是绘画本身,更重要的是他们对艺术的执著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学习氛围浓厚,与老师同学们一起写生采风,或交流探讨,彼此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李春华颇为感触地说,“这段经历为我打开了全新的视野,更加懂得要以真诚的心面对时代、面对生活、面对人生,发现和挖掘生活中的真善美,表现生活的明亮和光芒,以优秀的文艺作品回报大众。”
“执教生涯”感悟绘画真谛
“绘画中的构图、形象、笔触、色彩,以及点线面、黑白灰等等均是表现美的一种方式。能给人带来精神愉悦的作品就是好作品。”李春华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审美取向,画家用不同的绘画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念,通过作品所流露的真实情感,传达出来的精神价值取向,引起观者的共鸣。
从教美术教育16年来,李春华培养出一批优秀美术学生,对当前美术教育现状,也有着自己的见解:“早些年学画的人多数是因为喜欢才学,如今大多数是把美术当升学捷径,临时抱佛脚,上速成班,违背了美术教育的本质。”他说,天赋与生俱来,兴趣在于培养,琴棋书画对丰富个人精神生活、提升艺术品位有着重要作用。当前美术教育任务还很艰巨。对于有志学画的学生,他建议,不要一味地以升学为目的,盲目地去学画,要从兴趣培养开始,循序渐进,俗话说,路子正才能走得远。正确的步骤和有效的方法加上勤奋的练习是不可或缺的。而后变被动为主动学习,让绘画变得快乐起来。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李春华的美术教育培训和艺术创作也取得不错的成绩。曾出版专著《肖像——美术范本》,参与编著高等美术教育教材《色彩》,多幅作品发表于《美术报》、《美术大观》、《美术教育》等刊物,部分作品被各级美术馆和私人收藏。
“画家在观察生活、深入生活的过程中,善于捕捉打动人心的瞬间,用绘画语言表达出来,这就是美术。”谈及今后,李春华表示,自己将继续教书、画画,画画其实是一种信仰,希望自己的作品被更多人认可,作为画者,将不断去发现和创造出企及灵魂的绘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