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东(南京) 作家、收藏家。江苏省作协书画联谊会副秘书长,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
文/孔祥东
世纪初,因为《沧海》一书引起的风波,我知道了简繁这个名字,他是从南京艺术学院走出去的刘海粟的唯一研究生,书中涉及我们身边许多画家的隐私。最近人民文学出版社又推出他的新著《沧海之后》,我带着几分好奇,想看看他又写了些谁?简繁是个画家,于1990年留居美国,在国内知名度不高,艺术品市场也没有看到过他的画,我上网找他的画看究竟画得如何?顺便也看他长什么样?揣摩一下他是怎样的人。
简繁生于1952年,这个年龄段的人对挨饿有刻骨铭心的记忆,又经历文革无序的示范,对改变自己的命运有着强烈的欲望,而写作、画画、音乐等文艺追求,最不需要别人许可,且简单易行,也最容易挥洒青春激情和寄托梦想。简繁的大哥写诗、写小说,简繁自己因为文革失学,临摹前苏联油画《葡萄与少女》,是那一代人的缩影。简繁通过绘制村头标语的毛头像,被人赏识,为农场摹绘大型油画《毛主席去安源》获得机会,被招工进入文化馆,被推荐上大学。他在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一学期后转学艺术系,是他以后数次冒险打乱既有秩序的开端。因为他是色盲,先天不适合需要辨别色彩的行当,中途转系无意中忽略了体检环节。他再次被推荐作为中国美术学院进修生考试时,第一个环节就是体检,他有意逃脱考试,事后却找理由去学校交涉,不行,又找教育部、文化部。简繁一定有他杰出之处,不然当时“浙美”的老师不可能动员他报考研究生,而他为了跳过统一考试的体检程序,又一次打时间差,破格去“南艺”报考刘海粟的研究生。简繁完成这一系列运作,时间是改革开放刚起步的1979年。
1982年简繁获得硕士学位,做刘海粟的助手,1985年跳槽深圳大学,赶上经商潮,却与他大哥纠集的一帮乌合之众搞公司,这个痛苦的过程显现出他与其大哥等身边的一代人急于改变命运的心魔。简繁浪费了5年可以在绘画专业领域发展的大好时光,无奈更是逃避,到美国去留学。他至今不会英语,他到美国没有进任何高等学府学习或研究,从事中国画创作和研究可能也不必留洋。经历同样的陈丹青、史国良、袁运生等等,后来都回来了,只有貌似成功的丁绍光和貌似不成功的简繁,至今还在美国洛杉矶苦苦坚持。
简繁复杂的经历和足够的睿智,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生活了20多年,书中对婚姻、家庭、人生、社会和美术圈中的现象描绘及剖析,可谓精准、深刻,入木三分。而贯穿全书的一条主线,是简繁与在西方世界取得商业成功的画家丁绍光的恩怨,也像始终无法摆脱的心魔,个中折射出旅居海外所有华人艺术家的艰辛。更大的心魔是一个时代打在整个一代人、一代画家心中的烙印,简繁深陷其中,自然不会觉悟。画家小有成就便追求在美术史上的地位,或者认为自己已经是这样的大师。乱世出英雄,首先刘海粟的经历也不乏这种狂悖,他们在心魔引导下认识艺术,阐释艺术规律,包括简繁扬长避短,专攻墨笔山水,都是对艺术本质的背离。简繁的大哥始终保管着简繁文革时临摹的《少女与葡萄》,说:“只有这幅画,你没有任何功利,就是对艺术美的本质热爱。”而画家心中的艺术,已搅合了太多他们的自身利益,早已远远偏离了艺术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