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在南北朝时期,常德被称为沅州府。沅州石,又称明山石、夕阳石、黎溪石,民间又称之五彩石。因石质细腻,红黄绿相间,自古为湖南制砚名石首选。南宋以前,商贩多拿来冒充端石,故端砚中很多名品如“紫袍玉带”,其实是沅州石。
宋神宗时,一位名叫吴琚的官员想邀宠皇上,讨计于一名嫔妃,这位妃子是沅州府人,吩咐吴琚寻找一流工匠,制作一件精美绝伦的沅州石雕插屏进献皇上,吴琚依从。果然,皇帝赵顼见后龙心大悦,加赏吴琚,把沅州石的产地封了爵位,名为“顺应侯”,并把沅州石雕插屏作为奖赏有功大臣的“奖状”。从此,历朝历代皆把沅州石雕作为贡品,因此达官贵人、文人墨客争相觅购,或珍藏把玩、或进献赠送,被誉为“古槎怪石,屈玉重金”。
明山石是一种粘板石,品类有绿石、黑石、紫袍金带、金丝带、紫袍玉带、眉子纹和金星等。石质细润,色彩斑烂,能抗压、抗折,耐酸性能好,易锯,易磨制,易抛光,它非常适宜制作文房用品。
沅州石主产于明山中的大溪、木林冈、深溪、黎溪、竹寨溪和五士坡等处。明清两代,明山石被朝廷列为贡品。南宋学者张世南在他的《游宦纪闻》中这样写道:“其初甚发墨,久而复滑”,但只要“磨以细石,乃仍如新”。
古今学者都认为沅州砚起于南宋。南宋时,沅州砚便被送进朝廷,颇为名贵。在明代的许多砚史著述中,曹昭的《格古要论·古砚论》,文震亨的《长物志》等都对沅州的明山石砚作了记载,明朝时沅州砚的生产以黎溪为中心,但到了清康熙年间,人们在五士坡发现明山石储量大,品类众多,石质较软易磨,而成为沅州砚的主要产区。
近千年来,流传下来的沅州石雕精品甚少,据粗略估计,全世界保存的数量仅在300-400件左右,且精品大多已流落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