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国美术馆开启“影像中国——20世纪摄影名家系列”典藏项目。中国最早的摄影记者,20世纪中国最有影响的摄影艺术家,因首创“中国摄影集锦艺术”而闻名海内外的郎静山先生成为这一典藏项目的开篇之士。
摄影圈外,熟悉郎静山的人并不多。“他就是摄影界的徐悲鸿、张大千、齐白石。”中国美术馆副馆长梁江如此评价郎静山在摄影界的地位。
1912年郎静山入上海《申报》馆工作,担任摄影记者,1927年上海一些摄影家组织了当时中国最大的摄影艺术团体 “中华摄影学社”,郎静山是发起人之一。1930年郎先生在上海松江女子中学开设摄影课,开创了我国摄影教育之先河。1934年,郎静山的一幅具有中国绘画风格的集锦摄影作品《春树奇峰》入选英国摄影沙龙,从而一举成名。据统计,1931年起到1939年不到十年中,郎静山有755幅作品在265次国际摄影沙龙中入选,至1948年年底累计入选国际沙龙为300余次,数量为千幅以上,从而赢得“亚洲摄影之父”的名号。
郎静山先生一生创作作品数以万计,而诸多尚未问世。幸得先生之女郎毓文小姐慷慨捐赠,使得郎静山先生作品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第一次最大规模地集中展示。展出作品,除100幅采用数码专业输出的作品外,还有34幅郎先生的摄影原作同时亮相。
此次展览分为集锦、人文、画意三大篇章,展出主题共细分为中国山、人与自然、集锦创意、大陆风景、台湾乡土、人物摄影、气韵、线条的游戏、人体叠影等9个。展览中既有被人们所熟识的集锦摄影作品,又有郎静山很少面世的纪实摄影作品,包括齐白石、张大千、于右任、罗家伦、卢燕等知名人物的多幅照片。
人物摄影中,最具震撼力的人物摄影是《罗家伦家族》,站在照片面前,仿佛穿越了时光长廊,近一个世纪前的一个大家庭仿佛就呈现在你的眼前,音容笑貌,如丝如扣。
同样给人这种震撼的是摄于1930年的《齐白石》。这让人忍不住感恩郎静山先生,是他令大师们定格在相片里,让仰慕他们的我们能一睹其风采。
“郎先生为中国人,并且研究中国绘画,所以他是以中国绘画的原理,应用在摄影上的第一个人。他所用的方法,就是一般所谓之集锦。”这是几十年前,美国摄影学会会长乔乃第为郎静山所写的评论文章中的一句话。
在郎静山全部作品中,集锦摄影最能代表他的艺术风格,也是作品数量较多的,体现出作者在艺术形式上从始至终遵循的风格规范:仿中国画、写意抒情守师古之法。
郎静山的作品以承袭国画传统,发挥水墨写意意境和师习古法的原则。而所谓的师古法,主要是仿真中国古代各时期的山水画意与风格。就郎静山作品的艺术效果而言,则体现了不同的时代感,并兼具他的个人风格。此外,郎静山的作品还具有浪漫主义创作倾向。集锦摄影抒情写意,是以现实生活为创作素材的原型,这景物在照片上仅仅是局部,他的作品是通过很多这样的局部景物而合成的,利用放大、拼贴、复制等多种多样的方法,甚至于在照片上绘画,创造出主观的、合乎作者审美理想的艺术形象。
1995年4月13日,摄影大师郎静山在台北逝世。
《湖山揽胜》为郎静山最后集锦摄影巨幅遗作,拍摄这幅作品时,他105岁。作品左上角有郎氏亲笔题:“湖山揽胜。乙亥春月百零五叟郎静山集锦”。《湖山揽胜》是山水集锦巨构,可说是郎大师将国画山水的构图方式,巧妙地运用在集锦作品上,从画面最右边的凉亭老翁远眺层峦云雾,到近景的奇石丛树,左边的孤舟,远处的村落及湖边倒影,这幅美丽的国画山水景象,就如同大师一生胸襟开朗,宁静与世无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