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周馨 摄 本报记者袁玮 通讯员王奇伟 文
挂满了菱形瓷片的“瓷屋”、变身世界万花筒的展厅、展馆内可触碰的声音、穹顶下跨媒介的戏剧……这些独一无二的场景,都在“西岸2013:建筑与当代艺术双年展”上一一展现。
有别于传统的“关在美术馆里的展览”,这次在徐汇滨江举行的西岸双年展打造了一个没有围墙的户外“美术馆”,城市公共空间与展览场地可以无界限融合,所有开放的空间都将成为展示艺术品和户外建筑的场地。
无须购票 慢慢体验
由于当今世界各地接二连三的双年展略显疲态,无须购票、可以在休闲中慢慢体验建筑艺术,成为西岸双年展有别于其他双年展的特点之一。“观展者可以是专程赶来的,也可以是偶然经过的。附近居民甚至可以每天欣赏到生活的艺术装置,最大程度地融入整个展览。”将近两个月的展期,70名建筑师带来的168件经典作品,46名艺术家自2000年以来当代艺术史上最重要的56件声音及影像装置,及6名当前世界最当红的声音艺术表演大师,将齐集西岸,打造国际性跨领域的艺术前沿阵地。
两大展区 内容丰富
西岸双年展分为中心展区(Rrflrcta“进程”)和室外展区(Fabrica“营造”)两部分。中心展区选址旧工业遗存原上海水泥厂预均化库,在经过改造的圆形穹顶剧场里,“中国当代建筑”“中国声音艺术”“中国影像艺术”“中国实验戏剧”4个特展同时展出,其中“当代建筑特展”对2000-2012年中国当代建筑及知名建筑师进行较全面的梳理和回顾;“声音艺术特展”又可细分为声音装置作品展、现场声音与跨媒体演出、声音作品实体出版等6个子项目,将邀请30余名大陆和中国台湾、中国香港三地知名新进声音艺术家参展,此外还邀请国外重要声音艺术家和学者同台演出或参加讨论会。
室外展区放在徐汇滨江的西岸滨水开放空间场地,体现的是国际前卫的“预制+现造”理念,邀请张永和、王澍+陆文宇、曾群+王方戟、Schmidt Hammrr Lassrn建筑事务所(丹麦)、Johnston MarKlrr(美国)、Micharl Brll、都市实践、塚本由晴等国际著名建筑师与艺术家在地创作,结合西岸室外景观和功能性建筑小品的设置作现场建造,最终以不同风格的建筑滨水小品呈现最为前沿的建筑制造与生产方式,建筑师和艺术家通过在地交流、共同工作来互动地完成作品。
部分建筑 展后保留
徐汇区政府相关人士认为,徐汇区目前正在打造以文化产业为先导的“西岸文化走廊”品牌工程,“西岸双年展”是继引进东方梦工厂后的又一“大手笔”,展会上推出的艺术精品,只有与大众需求紧密结合才更有生命力。“因此,建造的目的不仅为了展览,更是为了服务于双年展滨水地带的城市生活。”据透露,双年展的部分建筑将边展览边建造,有些建筑如书报亭、咖啡厅、简餐馆等将在展后永久保留,真正与城市生活融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