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记者 冯兰蔺 报道
不辨字、不识文,也能通过画出来的新闻事件通晓天下;支持国货,自古就有,清朝国产面粉就可 “概免税厘,通行全国”;建国后首艘全国支持建造的万吨轮、特种娟制成的APEC各国领导签名纸技术含量十足……
1843年11月,上海正式开埠。170年来,上海的嬗变和筚路蓝缕的发展历程有哪些?明天,由市政协主办的“上海开埠170周年历程展”在上海图书馆正式开幕。本报记者提前探营,盘点由上海历史博物馆、上海图书馆、上海市档案馆、上海音像资料馆等提供的百余件展品、8个视频中的亮点。
“画”出来的新闻事件
此次展览中,就展出了一组由上海历史博物馆收藏、长约4米的《点石斋画报——赛灯盛会》。作为中国最早的旬刊画报,《点石斋画报》由上海《申报》附送。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创刊,光绪二十四年 (公元1898年)停刊,共发表四千余幅作品。
事实上,用绘画传播时事社会新闻,是《点石斋画报》的宗旨。以赛灯为题连续刊出9幅图画的 《赛灯盛会》,就能窥见一斑。
光绪十九年(1893年),上海开埠50周年,上海租界洋人华人隆重庆祝,悬灯结彩,沿街游行,十分热闹。画面一开始,从黄浦江外滩至大马路一带由捕房设立灯杆,麻绳牵连着悬挂各色旗帜和五色纸灯。英、德、美兵船水兵荷枪拖炮到跑马场操演,回来路上恰巧看到站在路中央宣扬“通商50年盛世”的外国牧师,“滔滔清辨、如数家珍”。熙熙攘攘的中国人则围得里三层外三层,各路百姓凝神倾听,场面壮观。
画面一转,马路中央开始出现各路赛灯队伍,有手持华盖的、有舞狮的,还有踩高跷的。真正的赛灯队伍走在后面,每位展示者手中的灯几乎都高约三四米,灯的形态也是不一而足的。有灯塔层叠状的、有悬挂于长竹竿上的,还有系于彩旗之间的。放眼图片,队伍所及之处都是围观的人群。
各路队伍,怎辨高下?事实上,画报已经有了自己的观点。其中一张图片上部的文字点名“中国各地之灯,以广帮最佳”。
待华灯看尽,最后一张图片情节突变。一位衣着翩翩名叫孙轮青的青年男子,突然在人群中被身穿黑衣面目可憎的债主发现,直接揪其辫子准备打他,孙某忙下跪求饶。刚刚准备散去的观灯人群又重新围拢准备看好戏。
除上述主题,上海市历史博物馆收藏的四千余幅 《点石斋画报》原稿中,还包括美国飞船上天、建造摩天大楼、巴黎召开的世界博览会等知名历史事件和新闻。除外国“西洋镜”,画报里还有不少外国人在上海的租界里的“西洋镜”,比如“卖野人头”等就令人捧腹。
“它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出一幅幅清末的社会风情和市民生活画卷,在刊行的10多年间,一直风靡上海,并发行到其它城市。 ”上海历史博物馆研究部主任裘争平说,“不过,参与《点石斋画报》的绘画者没有学习西洋画的记录,更没有远赴重洋,一部分是参照外国报纸中的照片绘画的,但更多画面是根据新闻报道的文字,再加上作者的想象力来画的,画面与事实差距很大,就如上海人讲的 ‘西洋镜’,千万当不得真。 ”
国产面粉可“概免税厘”
反映鸦片战争前后上海历史的展品,还有历史博物馆提供的文惠廉租地道契、阜丰机器面粉公司红蓝自行车商标注册证等。
所谓道契,是指外国人在中国境内用永远租用的名义,向业主租赁土地。议妥成交,要由当地的道署发给地契,叫做道契。而文惠廉(William JonesBoone,1811年~1864年)是美国圣公会主教在华传教的开创性人物。
1837年,其先到爪哇的华人中间传教。 1842年进入厦门。 1843年成为主教。 1845年进入开埠不久的上海,开辟江苏教区。他先在县城内居住,1848年向上海道台要求开辟美国居留地,被允许得到苏州河北岸的虹口。1853年建成租界最早的教堂之一——救主堂。教堂大门开在南面的百老汇路(今大名路),东侧的马路就以文惠廉的名字命名为文监师路(今塘沽路)。 1864年7月16日文惠廉在上海去世。中华圣公会史称其为“创立教会之第一人”。
鸦片战争后,洋粉大量进入我国市场,继而外商办厂,以近代机器制粉优于落后的磨坊生产,引起国人的注意。清政府在“抵制洋货,发展工商”的呼声下,被迫从官办改为奖励商办。安徽寿州孙多森、孙多鑫兄弟见开设在上海的德商增裕面粉厂磨粉有利可图,决定在上海筹建阜丰面粉厂。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筹资20万两,于莫干山路购地80亩,仿美机房图样建造厂房,以2.2万美元购置美国制粉设备一套,其中钢磨16台,确定面粉商标为“自行车”牌。它是中国民族资本开办的第一家机器面粉厂,所产面粉被清政府批准“概免税厘,通行全国”。
78年前老唱片仍能播放
展览现场,有一张不起眼的黑胶唱片。展品提供者裘争平称:这张78年前的《义勇军进行曲》首版唱片,保存完好,至今仍能播放。
只见泛黄的唱片封套上有百代公司的金鸡标志,编号为34848b。根据上海知名唱片研究专家冯树华确认,这是《义勇军进行曲》的首版编号。因其首版唱片留世数量极为稀少,有很大的收藏和保护价值。相关部门曾为举办某展览曾登报征集这类物品,可见其珍贵程度。
据记载,1935年,上海百代唱片公司录制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首版《义勇军进行曲》,并将该录音转录到影片《风云儿女》胶片上,作为影片的主题曲。同年5月,影片《风云儿女》在上海金城大戏院首映,主题曲《义勇军进行曲》抒发了中国人民反对侵略的坚强意志和决心,因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而大受欢迎。此曲成为中国人民加入抗日救亡的战斗号角。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义勇军进行曲》以“国歌”之名向全世界奏响。 2008年底,热心市民、捐赠人程皓将这一家藏“宝贝”捐给博物馆,唱片的珍藏者为其爷爷。 “《义勇军进行曲》唱片1935年刚灌制上市,爷爷就买回家。他去世后,父亲就把这张唱片封存起来,现在放到唱机上还能播放呢! ”程皓说,“家藏不如馆藏,希望捐赠后唱片能得到更好的保护。 ”
全国支援建造首艘万吨轮
由中国上海航海博物馆提供的展品“东风”号船模,则向参观者娓娓道来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艘自行设计建造的万吨级远洋船的前世今生。这艘以灰色、红色为主基调色的大船,由江南造船厂制造,总长161.4米,船宽20.2米,船高12.4米,载重量1.3488万吨,排水量1.7182万吨。
作为全中国大协作的产物,“东风”号船用高强度低碳合金钢材,是冶金部钢铁研究所与鞍山钢铁公司共同研究成功,由鞍钢生产的。船用主机是上海沪东造船厂试制的中国第一台8820匹马力的低速柴油机。船用电罗经是上海航海仪器厂试制的中国第一套电罗经。其它船用辅机、仪表仪器等配套设备的协作单位涉及全中国18个部、16个省市所属的291个工厂和院校,这些协作单位为“东风”号提供了2600多项器材和设备,包括40余项新试制船用产品。
“东风”号的胜利下水,上海《解放日报》、《新闻日报》、《文汇报》以及《人民日报》等分别用头版头条醒目标题和较长篇幅作了报道,喜讯传遍全中国,全中国人民为之欢欣鼓舞。 “东风”号的建造成功,开创了中国自行设计建造万吨级船舶的先河,给造船工业带来勃勃生机。
特种绢成APEC领导人签名纸
展厅一角,一幅由上海档案馆提供的APEC会议领导人签名长卷颇为特别。上面汇聚包括中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俄罗斯等20个国家和地区领导人的亲笔签名。凑近仔细看,用于签名的材质不是纸,而是用来纺织的材质——绢。 2001年10月15日至21日,第九次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在上海举行。这是中国首次承办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国际活动。
当时为出席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各经济体领导人准备了一份礼物。经过多方面考虑,最后定为领导人亲笔签名长卷,一个印章,一个西泠印社的印泥。
“签名纸张的选择大费脑筋。 ”参与当年礼物制作的负责人孙为民回忆,用宣纸无法适用钢笔签名,布料又太软。筹备人员多方征询专家意见,最后决定采用具有中国特色的纺织品——绢,并找专业人员反复试验,研制书写和装裱时都不会散墨和打滑的特种绢。为了将这份签名尽快复制分送给各经济体领导人,还联系好工厂和快速传递的车辆。 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举行当天,20个经济体的领导人签名后,工作人员马上送到七宝古镇一个工厂加工,数小时后,一份签名的复制品就呈送给各位领导。
展览现场,还有包括姚明捐赠的NBA球衣、球鞋等特色展品。
(原标题:“手绘天下事”曾风靡十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