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今年香港春拍,从苏富比在东南亚艺术中的再度推广,到当代影像专题和年轻艺术家的挖掘,再到嘉德保利共同向中国20世纪艺术版块看齐,拍卖行无一不在市场中放慢脚步,摸索现阶段适合自己的道路。焦点拍品依旧是春拍的最大看点,而除此之外,市场与之互动的策略和搭配或许才是市场最强有力的看点。
张晓刚 《血缘:大家庭3号》 9420万港元成交 香港苏富比2014春拍 常玉 《聚瑞盈馨》8076万港元成交 香港苏富比2014春拍【导语】4月中旬,为期一周的2014年第一拨春拍周在香港落下帷幕。3家拍卖行710件亚洲20世纪艺术及当代艺术拍品(含保利香港当代水墨专场)总成交12.126亿港元。张晓刚《血缘:大家庭3号》以9420万港元成交额刷新艺术家个人世界拍卖纪录、常玉《聚瑞盈馨》以8076万港元成交,再次拉近TOP1成交价的距离;潘玉良《窗边裸女》以3453万港元成交价破艺术家个人拍卖纪录……无独有偶,除却这些焦点拍品,此次春拍油雕版块还有哪些刻骨铭心?油雕市场近年来的不温不火难免让市场略显倦怠,即便偶有天价拍品拍出,也顶多是市场的指明灯而非风向标,然而,风向标恰恰才是市场发展的“强行针”。今年香港春拍中,从苏富比在东南亚艺术中的再度推广,到当代影像专题和年轻艺术家的挖掘,再到嘉德保利共同向中国20世纪艺术版块看齐,拍卖行无一不在市场中放慢脚步,摸索现阶段适合自己的道路。红花还需绿叶配。于是,焦点拍品依旧是春拍的最大看点,而除此之外,市场与之互动的策略和搭配或许才是市场现阶段最强有力的看点。
二十世纪中国艺术 专注“救市”N年
2011年市场井喷后,中国20世纪及当代艺术版块市场份额迅速缩水,创造天价奇迹的中国当代艺术瞬间陨落,中国写实绘画和20世纪中国艺术再次变为市场主流:本就以20世纪中国艺术为主导的香港市场再次爆发,短短两年间,20世纪中国艺术代表赵无极、朱德群、常玉等艺术家世界拍卖纪录频频被打破。内地市场则在加大中国写实绘画、减少当代艺术作品的基础上也开始频繁“引进”20世纪中国艺术版块拍品,并得到市场广泛响应。在内地市场尝到了“20世纪中国艺术”版块的“甜头”后更加大挖掘力度,直至2013年春。经过几次市场大拍对“20世纪中国艺术”的尝试,内地有限的买家群体已将其推至高潮,2013年春,20世纪中国艺术版块在内地市场的上升空间减缓,而保利和嘉德 “出走”香港,则将内地拍卖行对“20世纪中国艺术”的推广带入了香港。香港市场几十年来对“20世纪中国艺术”版块的培育,使得内地拍卖行刚刚拓展的“20世纪中国艺术”资源得到延续。
2013年秋,嘉德首次在香港开设中国现当代艺术专场,35件拍品中有19件为20世纪中国艺术,占比54%,今年春拍,30件拍品中有22件为20世纪中国艺术,占比73%。李艳锋在接受99艺术网采访时表示:“7100万港元的成交额其实超出了我的预期,拍卖现场非常热络,卖家的参与度很高,给了我很大的鼓励。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证明我们挑选的拍品符合藏家的口味,估价也比较接地气,才会促成卖家现场的热烈互动,我想以后在选件和估价上会继续采用这种策略。”
保利更是在建立之初就看准了“20世纪中国艺术”版块,挖佳士得相关专家“掌管”保利香港拍卖“大权”。而苏富比更是在拿下赵无极拍卖TOP6之后再次冲击常玉前三,在去年秋拍常玉《八尾金鱼》拿下常玉成交价第二之后,今年春拍《聚瑞盈馨》再次挤进第二。而从20世纪中国艺术日场来看,百分之七十的拍品最后成交额高于此前最高估价,赵无极、朱德群市场依旧稳定,雕塑部分除个别流拍外,也均在高估价落槌。
保利香港2014春拍中国当代水墨专场预展现场当代水墨纳入当代艺术版块 提升市场信心
80年代兴起的实验水墨,连同新水墨画和学院传统水墨画在近年被市场统一归纳为“当代水墨”,并受到市场广泛追捧。若按材质划分,本该归入中国书画版块,但香港几家拍卖行不约而同将其纳入“当代艺术”版块,保利香港拍卖更是单设专场,市场对其重视程度可见一斑。香港拍卖市场中,当代水墨又尤以“实验水墨”和“新工笔水墨画”为主,若说“新工笔水墨画”恰恰是市场最热门的版块,显然拉低了拍卖行的智商,此次三家拍卖行均大力推广“新工笔水墨画”无疑是推动“当代艺术”版块的策略之一。
嘉德香港的数据显示尤为明显:2013年秋拍首次推出“20世纪中国艺术及当代艺术”版块时共推的35件拍品中16件为当代艺术,其中当代水墨部分占3件,这个数字到今年春拍,变为30件拍品中仅8件为当代艺术作品,当代水墨部分仍旧占3件,其中2件超过最高估价落槌。香港苏富比对当代水墨的推荐也从2013年春拍的12件升至2013年秋拍的23件,再升至今年春拍的29件。从拍卖结果看,相应的策略也得到了市场的高度认可:仅就香港苏富比2014年春拍的成交成绩来看,29件当代水墨作品中,22件超过最高估价成交,3件在估价范围内成交,仅4件流拍,其中超过100万港元成交的拍品有3件,郝量、彭薇、张见、曾灶财等艺术家作品均以超出估价数倍成交。
虽然当代水墨的市场价格不能和天价中国当代艺术品相提并论,但一片“走红”的上升曲线无疑给还未破冰的当代艺术市场播洒了一点阳光。
王庆松 2003作 跟我学 148万港元成交 香港苏富比2014春拍当代影像VS年轻艺术家=未来之星?
看似两个风牛马不相及的关键词,但在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上,他们均属于“年轻一族”。近年,随着当代艺术市场整体走低,年轻艺术家被当做新势力去挖掘,香港和内地拍卖行同时增加年轻艺术家上拍作品数量。随着贾蔼力和陈飞作品数百万元成交之后,年轻艺术家群体更被当作一种市场“符号”去关注,本以推广市场成熟作品的苏富比和佳士得也将其纳入重要拍场。每年递增的拍品数量充分说明市场对这批年轻艺术家市场的肯定,也给沉静的当代艺术市场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今年香港春拍中,陈飞、郝量、仇晓飞、段建宇等均表现突出,多数拍品超过最高估价成交,但由于年轻艺术家整体成交份额有限,所以依旧被当作是对市场主力的补充。
同样被市场当作未来市场着陆点来关注的还有当代影像版块,这在香港市场中尤其明显。2011年春,苏富比林家如就曾透露,苏富比日后将对装置和影像进行适当推荐。不快速的推荐通常都需要更完备的机缘巧合,在过去的两年中,苏富比的确在坚持推广这两类艺术,但由于作品系统程度稍略,推广程度不够,买家人数有限,市场收藏理念不成熟等原因,都没有取得好成绩。今年香港苏富比春拍推出的40余件当代影像“尤伦斯收藏”专题中的37件拍品,几乎涵盖了中国当代影像20年来最重要的发展线索,据悉,32件拍品超过最高估价成交,宋冬的《印水》、王庆松的《跟我学》成交价均在百万港元以上,成交额超过估价数倍乃至几十倍的也不在少数,另外,据透露,百分之八十的作品被同一买家接手,同样让人眼前一亮。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当代影像市场会成为市场下一个高地,对比前几年的市场成交额,今年的当代影像的美好更多只体现在成交率方面,有限的买家群体和不成熟的收藏环境依旧会是牵制当代影像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