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涛
编者按
“我说系列”是品藏版今年开办的新栏目,每月设一个主题,特邀专家学者撰稿。本月由砚文化学者黄海涛先生沿着砚史的脉络,分别介绍“神秘雄浑的汉风”、“砚呈箕形的唐风”、“文戏武做的宋风”和“明月清风”。
汉代官砚的主流风格是“神风、雄风(神秘、雄浑)”,神器给人的感受是御(驾驭)人、吓(吓唬)人。
至东汉,三足砚兴起,多为兽足。汉三足砚乃为有足砚之发端。砚取三足,世人多以古人席地而坐,便以加足抬高砚面为使用方便释其缘由。殊不知以东汉有足砚实物观之,其形制不比西汉饼砚高低悬殊,方便何来?河北望都东汉晚期的砖室墓壁画中还有无足汉砚,如何方便?大量的砚板,皆薄石片制成,没有什么高度,为什么不加高使其方便?后朝乃至明清,日常高桌大椅,亦有高台长足大砚,又如何方便?故而,与其说为用之方便,不如视为时代之工艺特征或艺术风范。
汉代的社会伦理还是处于敬天、奉神、事鬼的时代,汉时审美风尚的功利性也就体现在这些承载着礼乐和神秘主义的造型、花纹等器物上了。漆器、陶器等皆仿青铜礼器,俱都三足,因而把砚台制成鼎足形制也就不足为奇了。东汉繁钦的《砚赋》有句道:“钧三趾于夏鼎兮,象辰宿之相扶。”清楚说明了三足砚对三代礼乐神器的向往与模仿。
刘汉政治集团的统治以“霸王道杂之(汉宣帝刘询语)”,即以暴力和权术来进行政治统治,集团成员多出于楚地,其文化风格主要是以楚文化(老庄及巫文化)与中原文化融会而成,所表现的雄浑古拙之中,仍带有楚文化特有的浪漫气质和巫的意识。拙藏汉三龙盖、三熊足汉砚,就是此类砚的典型代表。砚盖雕三条长吻蟠龙,张口衔举承露盘。龙尾和四肢造型仿脊椎类、爬虫类动物,龙背“鱼鳞”满布,再结合龙嘴造型来看,此三龙造型是“汉龙仿鳄”说的又一例证。三龙成螺旋状交织盘绕,圆雕敦厚,造型起伏有致、线条流畅,表现出强烈的扭力、弹性、动感。“承露盘”艺术造型题材流行于汉代,乃汉人与宇宙沟通、天人感应的臆想。
三只砚足圆雕成坐熊状,写意的夸张和写实的描绘合理结合,表现出饱满、乐观、豁达的艺术情感。熊是汉代各种艺术形式中的重要题材,一说源于对巫师方向氏的崇拜,又说源于楚人对祖先有熊氏的崇拜。开悟堂主人有诗赞此砚:“为承雨露待雷霆,点拨顽石现龙形。简牍何须方向氏,因写春秋惊神灵。”
汉砚无论是硕大的三足有盖砚还是扁瘦的石板砚,整体造型详略得当,特别是在立意上,取大势,略细节,以势写实,以静寓动。其装饰雕刻纹样普遍采用“四神样”、“云雷样”、“方相氏样”等纹饰,在雄浑古拙之中,飘逸出神秘与浪漫之气。规矩与神秘,抽象与写意,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