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章承载了中国五千年的文化精髓,集合了书法、绘画、雕刻等多种艺术。一块印章的收藏价值要考察其印材品种、形状特征和文字篆刻三方面特征,而其中名石名刻作品升值潜力更大。
□ 本报记者 蒋兴坤
由文物杂家到印章收藏家
78岁的孙启勤从事印章收藏已经有十几年的时间,现任山东省收藏家协会印章部副部长。谈起自己收藏的经历,孙启勤直言,“走过弯路之后,才找到了收藏的乐趣。”
1997年,刚退休的孙启勤常到济南市文化市场和各处文物店淘宝。只要发现了比较有特色的文物,孙启勤都要仔细询问,记录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价格合适就会毫不犹豫地买下。
“刚开始从事收藏时,接触的东西比较杂,钱币、青铜器、印章、紫砂器具都有涉及,以钱币的收藏为主。”孙启勤说,最多的时候收藏了10多斤历朝历代各式各样的钱币。但随着收藏的深入,孙启勤发现,市场中的假钱币越来越多,仿造技术地不断更新,令他经常有真假难辨的困惑。
“上世纪90年代末,印章的收藏还不像现在这么热,许多地方的印章石料比较充足,价格也没有现在这么高。自己有一些印章收藏经验,风险相对较小。”孙启勤说,结合经济条件,经过一番思考后,他决定不再收藏这么多杂乱的文物,而专门收藏印章。
为了尽快熟悉各种类型的印章特点,孙启勤常到山东省图书馆和济南高校的图书馆查阅资料,自己买了大量有关印章收藏的书籍,每天都要看几个小时。为了能够弄清印章上的字,很少接触书法的孙启勤又自学了书法和篆刻技术。经过十几年的坚持,孙启勤已经几乎能够认清所有的篆体字,逐渐由一位文物杂家变成了印章收藏的专家。
刻上章文,石头变成艺术品
从1997年至今,孙启勤最多的时候收藏了近300块印章。近几年,有些印章被同行看中而卖出。目前,孙启勤在家中仍保留着200多块印章。孙启勤将收藏的印章按质地分为石头印章、金属印章、木头印章、玉印章,并将它们编上号码,方便查找。
在所有的印章中,孙启勤最为珍惜的是一方清末雕刻家吴昌硕在1910年左右制作的印章。这方印章的石料是福建寿山旗降石,整体呈现蜜蜡黄的颜色。章文刻的是“穆如清风”四个篆体字。印章上还雕刻着孩童、老人、松树、仙鹤、葫芦、祥龙、猛虎等传统的文化符号,寓意“欢天喜地、松鹤延年、八宝葫芦、龙腾虎跃、寿星献桃、童子送宝”六句吉语。
“印章石经过篆刻家和雕刻家的雕刻之后,就由一颗石头变成了一件具有文化意义的艺术品。章文是印章的灵魂,是印章的价值体现。例如,‘穆如清风’四个字就是指和美的事物如清风一样滋养万物,教育人们要守住清廉,培养个人的高尚德行。”孙启勤说,印章在古代就是一种信用器物,是一个人品行和德操的证明。后来,章文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很多古诗词和谚语都刻在了印章上。
“一块小小的印章承载了中国五千年的文化精髓,集合了书法、绘画、雕刻等多种艺术,是中国文化的一块瑰宝。与印章为伴,让我退休后的生活富有意义。”在印章收藏过程中,孙启勤的人生感悟不断深化。
名石名刻升值潜力更大
福建寿山石、浙江青田石和昌化石以及内蒙古的巴林石是中国著名四大系印章石。近年来,随着印章石收藏热潮的不断高涨和石材原生矿的开采,珍贵的印章石越来越少,印章的价格也随之上涨。
“我国四个最著名的印章石产地生产的石头都有各自的特点。例如,寿山石中的田黄石手感温和,不软不硬,用指甲划,划不动,但用牙签或者针头划,会留下一道浅痕,但用清水洗一下之后,印迹就会不见了。用玉或花岗岩冒充的印章石,要么太软和,轻轻一划就有一道痕迹,要么太硬,划不动。”孙启勤说,田黄石的质地为微透明或半透明体,仔细观察,会焕发出一种其他石材品种所不具备的迷人光彩。
“鉴别一块印章有没有收藏价值,要看印章的印材品种、形状特征和文字篆刻三个方面。大师的名石名刻升值潜力更大。”孙启勤结合多年的收藏经验说,在确定一块印章的价值时,不仅要观察印章本身的雕刻是否完整,还要注意观察印章石石料是否有裂纹。
相比较很早就炒热的书画、陶瓷收藏,印章石的收藏是在2005年左右才逐渐升温的,印章石的藏家和鉴别专家相对较少,鉴别知识的传播速度较为滞后,以至于很多人在进入印章收藏行当之前,对印章石了解甚少。孙启勤建议,对于名人名作的投资或者收藏,可以先从和藏友交流做起,储备了一定的收藏知识后,再开始收藏,收藏时要依据自己的经济实力,量力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