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香自古以来就是一种珍贵的藏品,它与茶、书、画、花一样,都是文人雅士日常雅玩之物。这种自古以来被世人追捧的藏品,如今依然魅力不减。现在,玩沉香的人越来越多了,沉香到了玩家们的手里,可以收藏欣赏、可以焚香怡情、可以研粉煮茶、可以泡酒煲汤,甚至还可以三五好友聚在一起像别人斗茶似的“斗香”,“斗香”结束后香友们还要写一篇“香鉴”。
玩香故事
主角:汪力
身份:新一代沉香大师,出生于粤西一个沉香世家
泡沉香酒要用高度白酒和纯天然沉香
汪力出生于粤西的一个沉香世家,那里自古是广东沉香集散地,村里的人都有几招玩香绝活。汪力的父亲汪庆更是个中高手,汪力从小耳濡目染,又专心研究了二十余年,已成为新一代的沉香大师。“泡沉香酒一定要用高度的白酒和质量最好的沉香,酒底也很重要。”汪力说,名堂会圣香堂选用的酒都是四特酒、茅台、五粮液,也只有纯天然的沉香才适合煮茶泡酒。“现在沉香不断升值,很多人发明了一些人工的方法来培育沉香,我见过给沉香树挂吊瓶注射营养素的,这样的沉香确实不太敢喝。但目前中国还没权威的机构能够提供沉香的鉴定,我们只能从沉香的来源和产地来进行判断。”名堂会的老板林逸也是一个沉香爱好者,他常邀请朋友来这里闻香品茶,泡茶用的是沉香木上面的钩丝,一般的钩丝售价为80元/克,奇楠香的钩丝高达20000元/克。沉香鸡汤也是名堂会的招牌,这样一煲汤要卖到680元/位。
玩篆香是古人修身养性的一种方法
“香友们都喜分享,有了好东西,如藏着掖着,就不能体现它的价值,但香友们品香的地点大多隐蔽,一般在自己家里,或不对外开放的私人会所。”汪力还擅长玩篆香:在香炉中铺上香灰,然后将香粉在香灰上印出各种篆文形的连续的字或图。玩篆香是古人修身养性的一种方法,讲究的是心静,需操作者有极大耐心。记者在名堂会看到了一系列玩篆香的工具:古香古色的香炉、香铲、香印、香勺、香压。香压有大有小,香印有很多种文字和图案:寿、敬、福、香,或是一片祥云、一朵莲花……“玩篆香对香粉的比例要求讲究,否则就不能持续燃烧,这也是古人计算时间的一种方法。古代的书法家可直接用香灰做出漂亮的篆体字,但这种技艺已失传。”做好的篆香可点燃,盖上香炉盖,就能看到烟气冉冉升起,“沉香的凝集力很强,烟气上升的速度缓慢,能给人带来思考空间,烟气的形状也优美,每个人感悟不同,也要看闻香的心情。”
主角:杨振琛
身份:湛江某家族企业的继承人
坐着游艇去闻香
杨振琛是湛江一个家族企业的继承人,每周会驱车到离市区一小时车程的山上的天人居,喝茶、聊天、看书、打坐,或什么都不做,只是发呆。他喜欢好的气味,所以会燃香品香,那一段木头经过几百年成长沉淀所散发出来的气息令他身心沉静。
杨振琛有一艘价值600万的游艇,心情好时,他会和朋友们一起去出海。在游艇上品香,应该是杨振琛的发明创造。在船舱内,用铜制香拓细细压出一朵祥云的图案,点燃,伴着渺渺升起的一缕青烟,煮水冲茶……
品香带来的最大感悟是“舍得”
近年来香道逐盛,品香有很多流派。杨振琛不加入任何流派,不注重仪式,一切顺其自然。游艇开动,在黄铜香炉里打好了一朵祥云,点火焚烧,四散的朋友们亦不自觉靠拢。一克越南沉香红土奇楠,动辄过万,对于品香之人,亦会觉得点一次少一些。“品香带给我最大的感悟就是‘舍得’,有舍才有得。”一段昂贵的沉香,一燃而尽,只留下一缕青烟,化作气味,留在记忆中,便消失无踪。这算是奢侈吗?但也只有燃烧了,化作气味,你才算是真正品味过它。
主角:祝正东
身份:闻香达人,从日本回国,推广沉香文化
用沉香做手链,太浪费
在很多旅游景点都会看到出售沉香木做的佛珠手链地摊,“这些100%是假的”,闻香达人祝正东说。他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曾留学日本,2004年回国开始从事沉香文化的推广。他曾花50块钱在地摊上买到一块沉香佛珠,主要是作为教学用途,告诉大家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近十年,沉香的价格翻了十倍,这么便宜的沉香佛珠100%是假的。”作为爱香之人,祝正东并不赞成把沉香做成佛珠手链,“这样太浪费了,制作过程中会有大量的损耗,天然的沉香有着很漂亮的颜色和花纹,每一块沉香都是独一无二的。”
“广州有些女孩子开始佩戴沉香项链”,这种项链的制作工艺很简单,选用一块天然的沉香,把它做成吊坠,用皮绳或银链串起来,“很简单也很好看,有种浑然天成之美”,很适合搭配一些棉麻质地的长裙,整个人都很飘逸。
“香辞典”,为初学者提供指引
在珠江新城的广百百货出售一种“香辞典”。这本全球限量发行2000本的权威品香“工具书”,是有430年制香历史的日本香堂新推出的。“香辞典”收集了世界主要产沉香的十个国家出产的30个品种的沉香原材,比如有老挝速香、印尼巴布亚生结沉香、泰国的暂香等。“香辞典”里唯一一款中国海南产的沉香是熟结浅香。越南产的就收集了16款。另外还有不少稀有品种。“香辞典”给初学者提供了相关的指引:将不同产地的沉香形貌特征和味道风格熟记,为自己建立一个正确的判断标准,再去寻香时,心里就有谱了。
采写:南都记者 许琨
摄影:南都记者 黄集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