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石城县的砚台是中国十大名砚之一。其石胚因藏于深涧,温润如玉,易发墨而不损毫,储墨不涸不腐,更因独具清晰如绘、酷似中国画的天然石画而享誉海内外。
失传百年 重现于世
江西石城砚以石中有花纹图案而著称于世,历史上也叫龙岗砚。在石城县的许多旧志上,都有石城砚的记载。清代学者曾兴仁的《砚考》一书记载:石城砚开创于北宋,因本邑进士陈恕将一方“九子濯龙”石城砚贡于御用,圣上龙颜大悦,欣然御笔题写“龙砚”二字,故“龙砚”美名传承至今。随着岁月的变迁,石城砚到清末忽然销声匿迹,百年失传。
石城砚起源于唐,名于宋,失于清。1991年,石城县的赖德廉等文艺工作者根据史料记载,深入石城县龙岗乡各村的深山丛林,查资料、访村民、寻古迹,终于在石城县龙岗乡新龙村的一个叫石厅厦的山洞里发现了古人开采砚石时留下的凿痕。他挖下几块石头带回县城,请来几位文化名人与专家进行鉴定,最终确认这就是旧县志上记载过的龙岗砚石。赖德廉用自己简单的工具花了近三个月的工余时间,终于雕制出了第一方砚台——《双龙嬉珠》砚,失传数百年的石城砚,终于重见天日。
殚精竭虑 一鸣惊人
石城砚重放异彩的消息传开后,客居上海的石城籍人士江华基欣喜若狂,他义无反顾地投身于石城砚的恢复、挖掘工作中,先后到红丝砚厂、歙砚厂、玉山砚厂等地考察学习,还到上海、福建等地向民间雕刻师拜师学艺, 1998年江华基父子俩回到家乡石城县开始埋头制砚,并创立“痴砚堂”。
石城砚,石品丰富,石色斑斓,是制砚的上乘之石。石城县石艺大师赖德廉、江华基等人充分发挥石城砚石的优势,力求“天人共创”,利用砚石的天然巧纹巧色,精心构思,将诗、书、画等融入砚石,追求虚实相间、烘云托月,使得山水云烟、虫鱼花鸟栩栩现于砚台,达到“天公造物,人意臻美”。
2005年 “纪念中国根艺20周年暨中国根石美术精品”展览会上,石城砚 “江山一统”荣获金奖。2008年石城砚石制作技艺被入选为江西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2011年,石城砚在第27届全国文房四宝艺术博览会上被授予了“国之宝·中国十大名砚”的称号。赖德廉也被授予“中国文房四宝制砚艺术大师”称号。 如今,石城砚的芳踪遍及全国20多个省份以及新加坡、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不少爱好者更是慕名而来寻宝。
齐心合力 永世传承
20多年来,石城县不遗余力地挖掘、传承石城砚,使石城砚一跃成为中国十大名砚之一。然而,目前石城砚的开发主要针对有图案纹理的砚石,这些砚石仅占总量的30%,还有70%的无图案砚石未开发,并且砚石制作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与空间,民间工艺大师的个人力量单薄,且各领风骚,未形成统一品牌,其制作工序费时费力,许多年轻人都不愿涉足的现状,让石城砚的发展步幅蹒跚。
据考证,石城无图案砚石下墨如飞、发墨如油,其性能介于端砚与歙砚之间,可以将这些无图案砚石开发成供日常使用的砚台。此外,石城砚的发展与传承还需当地政府在项目、资金、税收、土地等各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建立砚石人才培养机制与科学合理的长远开采机制,吸引更多的人才从事石城砚的制作,让石城砚永世传承。
(原标题:天人合一的艺术奇葩——探访石城砚的诗情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