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无方(1879-1963年),名柏年,字咏台,号无方,后以号行,江苏扬州人。1900年左右毕业于南京陆军学堂,1903年曾创办过扬州民立中学,学校因故停办,后任教于浙江宁波。军阀徐宝山督军扬州时,曾衔至中将。1919年至1924年间供职于扬州关税机构。周一生兴趣广泛,工诗、善山水、喜听扬州评话,并还参与修改,尤酷爱刻竹,精通各种竹刻技法,最擅皮雕,其皮雕被誉为“一时无两”,曾先后著述了《刻竹琐谈》、《刻竹经验谈》两篇专著。晚年以鬻竹刻作品为生。
周无方能事多种竹刻技法,但最出色者还是皮雕,亦称“留青”。皮雕是竹刻技法中难度较高的一种表现手法,因为只能在薄薄的竹筠上做文章。正如周氏所论:“皮雕损其竹肤,固越皮雕之界限,皮雕而无层次,亦未尽皮雕之能,只能谓之皮刻,不足称皮雕也”。几句话便阐明了皮雕的定义、要求和难度,亦是他对皮雕的深刻体会。他还用作画来巧妙比喻:“须知皮雕与作画成反比,作画是自无而有,自少而多,皮雕是自多而少,自有而无……”他还指出:“皮雕之窍要,在利刀轻刮四字,此四字有连带关系,因利刀重刮多去,轻刮少去,如不利之刀,轻刮则不去,重刮方能去,而所去必多。故曰‘利刀轻刮’。”寥寥数语,将皮雕的诀窍剖析得既生动而又深刻。
周无方爱好广泛,平时很注重知识的积累,他的竹雕作品正如其友黄汉侯所评论的那样,是“汇粹各种学识而成彼之刻竹”。晚清扬州冶春后社诗人刘介春曾经有诗赞誉周无方的才情:“心雄未肯敛才华,老眼生来爱看花。惯把风情寄评语,新诗传遍女儿家。”使我们感受到周无方不仅是一位很有成就的雕刻艺术家、理论家,同时,这首诗又恰如其分地反映出他才情横溢、风流倜傥的文人雅士形象。
周无方的竹刻作品今已不多见,就扇骨而言,扬州博物馆现藏也仅数件,其中,“山水纹扇骨”长30.5厘米,采用皮雕技法。山峰层层跌宕起伏。远处山头光素无皴,山之下部经刀轻轻刮削,有山水画的晕墨效果,颇见利刀轻刮的功底;中景有水榭树木;近景山石皱而多皴,石势嶙峋,林木繁茂,树叶密而不乱。整幅画面层次分明,远近虚实对比恰当,装饰味浓。下方刻阳文款“无方”。另一面亦为皮雕山水景色,风格统一;“金鱼、山水纹扇骨”长31.2厘米。此柄扇骨一面山水,一面金鱼戏水图,皮雕技法为之。山水风格同前,另一面则雕刻了三尾金鱼徜徉游戏于一片繁茂的水草间。一尾金鱼由上往下游来,一尾反之,另一尾则藏匿隐现于水草丛中,三尾金鱼呈姿态各异的游动状,而水草也因为有金鱼穿梭其间而产生浮动感,颇耐人观赏、寻味。右上方刻行书阳文款:“其愚方家正可,无方刻”;“松、竹纹扇骨”长30.5厘米。采用皮雕技法。一面刻苍松一株,老干斜偃,树身纹路纵横,大小参差,松叶团簇,松针根根可见刚劲,树身缠绕垂挂的藤萝随风摇曳,俨然一幅工笔画。另一面雕刻竹枝二根,一根宽茎挺拔,竹节粗大;一根垂梢细枝,每枝上缀宽大厚拙竹叶几片,使疏朗的画面在不经意间增添了几分厚重感,虽然简之又简,但拙中藏巧,粗放和细腻对比强烈,犹如一幅泼墨挥洒中又深含细腻笔触的写意画。这柄扇骨一工一写,两种风格各具情趣。下方刻行书阳文款“无方”。
此外,周无方与黄汉侯合作的风先生书法及人物扇骨也同样佳妙。此柄扇骨为周、黄合璧之作。由黄汉侯摹风先生书法,周无方摹风先生人物像。风先生,名吉亮工,字柱岑,扬州人,光绪辛卯举人。性高傲、不随俗,诗、文、辞无一不工,书法六朝,兼善画,晚年慕道,自命风狂,因称风先生。
黄善浅刻,所临刻风先生书法轻浅秀密,而周无方摹其人物画像则以深刻为主,体现出与以上几件作品不同的刀法和风格。其所表现的衣领线条深、阔、挺直;衣纹皱褶线条曲窃,粗细相间,多有顿刀之处;开脸及五官线条则轻浅点画,刀法多变,线条简洁明快,与黄的细腻俊秀的浅刻形成对比,在同一画面中表现出截然不同的两种风格,别有意趣。下款深刻行书体阳文“汉侯摹风先生字,无方学其画”。
方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