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通过微信,得悉市区一位王先生30多年前,在一个地摊上“捡漏”,得到一方明代印章,篆刻这方印章的是文彭(1498-1573),字三桥,大名鼎鼎的明代文征明长子。经过联系,记者找到了王先生的家,并看到了那方印章。
藏友
30年前兴化淘到文彭印章
几天前,记者在王先生的家里,看到那方传奇的“捡漏印章”。因为年代久远,印章的边廓特别是印面被磨得溜圆。印面上的字是篆体,上书“柳暗花明又一村”,印钮上的字是行体,印刻着“嘉靖二十八年杏月篆,三桥,文彭”。王先生介绍说,“这印章的材料是寿山石,古人常用来做印章。”
印章上留的款,表明了篆刻者的身份。王先生说:“文彭,字三桥,是明代四大才子文征明的长子,诗文、书法都极有名,而最大的成就则是篆刻。”他摆脱了以往文人作印只篆不刻的局限,第一个使用石质印材,按照自己的思想、审美、技法进行创作,开创了中国印学史上第一个流派——吴门派。可惜他的作品,原石存世极少,只有“琴罢倚松玩鹤”、“七十二峰深处”(牙章)等区区几方而已。
对篆刻颇有研究的王先生说,在文彭之前,古人用的印章,基本都是玉制,是工具铣出来,真正用手刀篆刻出来的,应该是文彭这一代大家。“文彭应该是印章篆刻的创始人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这方印章有明显的火烤痕迹。王先生介绍说,这是古人为了防止别人把印章上的字抹掉重新篆刻出的“下策”。“经火烤过后,石头就酥了,抹掉再篆刻时,石头就会碎掉。”
谈及淘得这枚珍贵的印章经过,王先生至今仍清晰地记得当时的情景。“那是上世纪70年代末,我和朋友去兴化采风,在一个地摊,我看到有两方印章很特别,就想买下。”
最后,王先生用一枚制印的上等材料——金星石才换到那两方印章。另一方因为是焊接,用不了多久就断掉了。“这方文彭的印章我一直保存至今,遇到喜欢篆刻的朋友,还会拿出来展示。”
专家
是老物件,但不能确定是文彭印章
这方印章究竟是不是文彭的印章?记者带着照片向对文人印章颇有研究的文博副研究员、扬州文物商店副总经理徐进华求证。
徐进华表示,从照片看,首先可以肯定的这方印章肯定是个老物件,年代应该是清中期到清末期,“磨损的痕迹很重”。另外,印章的石材可能是稍逊寿山石的浙江青田石。至于篆刻人,从篆刻的阴文来看,刻得一般,“是文彭的可能性不大。”徐进华说,“他的印章大多在博物馆里,流到民间的很少。因为他的名头大,所以从明代开始到清朝都有人仿,留他的名。”
记者 张庆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