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欢迎光临 [云翼收藏网]
云翼收藏网
网站首页开户交易所行情邮票钱币收藏品收藏市场交易软件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品 >> 文玩 >> 文玩杂项 >> 金石篆刻:一脉相传探印踪
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品 >> 文玩 >> 文玩杂项 >> 金石篆刻:一脉相传探印踪

金石篆刻:一脉相传探印踪

作者:佚名      文玩杂项编辑:admin     

  沈宽

  “书简识繁”之余,学会吟咏、认识篆隶、懂得鉴赏等基本常识,已成为人文修养中高尚的精神享受;书法篆刻教育也已开进中小学课堂,收藏鉴赏活动更进入寻常百姓家。其中金石篆刻不仅是一种艺术,也是一门学术,更是传承中华文化发展的印记。

  “护照火”引出“盖章热”,“淘宝热”引得“寻古忙”,“非遗成功”更进一步引起人们探究章法、印法、篆法与刻法的广泛兴趣。上海世博园的日均盖章总量达500万印次以上,大有“一日盖尽百年印”,乃至“百年印章一日盖”之态势。

  然而,不论是参与盖章的志愿者,还是受于盖章的集藏者,对于中华印踪的来龙去脉,大多朦胧未详。在传统金石篆刻向现代“盖章”热潮的转型中,笔者特将好印、藏印和治印等亲历体会,一并和盘托出,以供广大印艺爱好者共享。

  当我龆龄时,先祖惟楚公曾指着壁上所悬的对联与我说:“这是你高祖拱之老人的遗墨,款识虽是吴大瀓,实则出自吾祖手笔。昔日吾的祖父离乡来沪,与诸友合资创办点石斋印书局,躬自笔墨。当时同邑友人吴大瀓书名很盛,求者甚多而不暇应付,往往由你高祖代笔。”又将案头的《问潮馆主印谱》翻给我看,边翻边说:“这也是拱之老人所刻的原拓,问潮馆主,便是他老人家的别署。”当年点石斋即申报馆,为我国新闻出版业之先行者。

  当吴湖帆先生过访,与先祖谈论金石,方知世太伯不仅擅长书画,也能奏刀;随先祖游陈子彝先生门庭,复知姻太伯博综艺事,又工篆刻。先祖笃嗜印学,早年师从王冰铁,曾与王先生合刻石章。当时王冠山的冰铁,与吴昌硕苦铁、钱叔崖瘦铁、邓散木钝铁,有江南“四铁”之称,那是近代印苑中的杰出者。晚年,祖父仍经常挥毫吟诵、施朱弄墨。

  先祖的熏陶,渐渐地引起我对金石篆刻的爱好,翻检书橱中印谱,恣意赏读、摹刻,并把几方石章刻了磨,磨了再刻。又反复揣摩家里仅有的藏印,沉浸其间,乐此不疲。既而又领教于徐云叔先生,师事马太龙先生,更聆听陈巨来、朱復戡、高式熊诸先生的指划口讲,濡染日久,因而,在金石篆刻的道路上循序渐进,兼收并蓄,且略有所获。

  金石、诗、书、画均属传统艺术,源远流长。虽其形式、材质各有差异,但却无不一脉相通。所以,文者绘画、画家镌石、印人吟咏、诗客挥毫,往往互相错综而成为博大精深的艺术天地。延及近代,如吴昌硕、赵之谦、吴熙载等,均为并擅兼施的艺术大师。由此益悟欲工篆刻,更当致力于铁笔之外的诗、书、画。于是,复踵文坛前辈郑逸梅、胡吉宣、范祥雍、申石伽、陈奇猷诸老之门,日积月累,藉窥其堂奥,并且在艺事上获得营养。

  治艺之余,亦旁及说文、金文、甲骨文,爬罗剔抉,刮垢磨光;更喜搜罗近贤的印史、印闻、印诗,以广见闻。正巧由朱大可、沈禹鍾两老发起唱和论印绝句,陆颂尧、许白凤、严载如、柳北野等四位又先后加以补充,因而得累累一百余首,尤为沾沾自喜,汇集成册,颜之曰《论印颔珠》。然而,朱、沈两老于数年前不幸谢世,诗人陆颂尧、严载如等前辈亦先后别我而去,如今睹物思人,更不无人琴之恸。

  “游艺何妨立德,雕虫亦自名家;五世衡门薪火,一编铁笔龙蛇。”此为施蛰存前辈为笔者《子厚印存》所作题诗。封面“子厚印稿”四字则出自印坛泰斗沙孟海的手笔。当前,艺术品收藏之风日盛,盖章火爆、身价扶摇,品石、赏石及玩石等,更是热火朝天。而笔者手编《石岚居珍藏印选》,则朱白相映、别饶情趣,名家名作,汇于一册。编辑之余,自得其乐。

  金石篆刻不仅是一种艺术,也是一门学术,更是传承中华文化发展的印记。“诗”、“书”、“印”三者,均为华文之精华、国学中一脉相承的三大实学体系,并且从不同角度驾驭汉文字的艺术。《印学合璧》缘起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其中“印诗”部分由郑逸梅、朱大可等前辈所兴起,经过三十余年的不懈努力,全“璧”终于完成。此书由“印诗”、“印文”和“印艺”等三者所组成,汇集如篆刻学、汉文字学和收藏鉴赏等诸多学科的专业基础,对其中所包含的如学术与技术、理论与实践、复古与创新等双向内因进行综合探索。■

  (本文发表有删节)

关于我们 | 交易所开户入口  |   客户端下载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4 云翼收藏网(www.3219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