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怎样走向市场?
□记者 王小娟
本报讯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产,如何有效保护和利用这些遗产?9月6日,上海市静安区文化局、文化馆、图书馆、非遗保护中心等多家单位联合来到郑州,向有着丰富经验的河南国脉文化发展中心“求真经”。
作为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河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博大精深,代表作品有汝瓷、钧瓷、泥泥狗、泥咕咕、汴绣、石猴、澄泥砚、剪纸、面塑、木版年画、官瓷、社火脸谱、黄河古陶、唐三彩、泥塑、布艺、凤眼石等,种类繁多。上海客人先是欣赏了这些带有浓郁中原风格的文化遗产代表作,又去手工作坊现场体验了陶瓷的制作流程。在谈到如何有效保护和利用文化遗产的核心问题时,上海客人以他们当地的文化遗产项目“龙凤旗袍”提出了疑问。面对客人的困惑,全国最早、最大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技艺展演及传承人收藏品专业运营中心——河南国脉文化中心的负责人李翔道出了自己近20年来的从业经验:“非遗要实现自我造血功能,这就要求走向市场。如何走向市场?当然不是一味地迎合,而是要引导大众,去除商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