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古琴历来都是文人士大夫精神的寄托。而无倦则是他们最向往的生活方式。
琴、棋、书、画是古代文人一种风雅的生活方式,在生活节奏充满的当下,这样的雅趣和心境已经是相当难求的了。但11月16日,在常熟举办“琴无倦”雅集,以琴会友,伴随以上好的书画和茶香,让我们重温了中国文化中萦绕不散的那个美丽旧梦。
本场“琴无倦”雅集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中国古琴江南保护基地主办,雅集中穿插着琴道、茶道、香道以及昆曲赏析、古董把玩等。
雅集的重头戏古琴欣赏部分,中国古琴学会会长朱晞先生在现场用宋琴为大家演奏了古琴曲《潇湘水云》、该曲前半曲委婉抒情,后半曲云水腾越,心潮逐浪,高潮之后,余音袅袅,整首曲子优美动听,令人有弦外之思。镇江梦溪琴社社长刘善教先生则用唐代古琴“云泉”演奏了《平沙落雁》,他琴风明洁温雅、沉静自在、生动缠绵,有浓郁的书卷气息,呈现了一幅秋高云远、沙平江阔、雁群翱翔的生动画面。
雅集设在常熟民间一位大藏家的私宅中,现场来了30-50人,相信每个有幸在场的人都体会到了一种异乎寻常的美好艺术享受。这样的一个余响绕梁,让人唇齿生香“琴无倦”雅集,让我们在浮躁的社会氛围中抽离了出来,文人仍然持守的这种美好雅致的生活方式,让人神往。
关于“琴无倦”
历史上,古琴历来都是文人士大夫精神的寄托。而无倦则是他们最向往的生活方式。
明文震亨有《长物志》一书,书成于崇祯七年(1621),共十二卷,主张优雅生活有必不可少的20项室内设计,分别为:室庐、花木、水石、禽鱼、书画、几塌、器具、衣饰、舟车、位置、蔬果、香茗。投射和沉积了文人的选择和品格意志之物。这些物,在一开始归类时就没有放置在日常生活的范畴中,所以它们被称作“长物”——多余的物,或者说奢侈的物。说是无用,但一个时代的文人却要藉此建立起他们全部的精神生活。《长物志》中阐述各种长物鉴赏之道的潜在意图是想告诉那些附庸风雅的社会大众:最重要的并不是拥有这些东西,而是拥有他们的方式。
历史上,古琴历来都是文人士大夫精神的寄托。而无倦则是他们最向往的生活方式。
今年是古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十周年,“琴无倦”雅集 以琴为主线,在古音正宗--虞山琴派的诞生地常熟,以唐宋元明的名琴,通过指尖索绕的旋律,从大唐的瑰丽,唐代的国士之风,宋代的清厉而静,和润而远,明代的清微淡远。共同走向当代文人雅人深致,贵介风流的文化空间。大家相聚在无倦居里,正是这样的生活方式的再现。
梧叶秋声,茶之芬芳,香之袅袅,昆曲缠绵,萦怀的是兰亭,西园的风致,《湖心亭看雪》的痴情,嗅觉、味觉、触觉与视觉品味日常生活,不仅将日常生活提升至艺术境界,且充实内在涵养与修为,这与现代人的生活态度是一致的,亦与当今的东方美学主流意识不谋而合。
焚香、点茶、插花、挂画合称生活四艺,自中国六朝时期兴起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在宋朝发展至极盛,是当年文人雅士聚会的主要活动。透过嗅觉、味觉、触觉与视觉品味日常生活,不仅将日常生活提升至艺术境界,且充实内在涵养与修为。这与现代人追求的生活美学与讲究个人品味的生活态度是一致的。
窗下柔情似水,天边流云飞红,能享用这样的一道文化大餐,体会文人雅士一个千年不变的向往和可供寄托的心灵世界,真是参与者的福气。
“琴无倦”雅集节目单
一:幽韵初转和【流水】
琴:吴映雪
二:无倦居里长物集
讲解:无倦居主人/杜康
三:琴箫和鸣【忆故人】
琴:吴映雪 萧:朱晞
四:绵延徐逝(上)
唐,元琴赏析:刘善教
五:静落阶前叶 清传月下砧 【梧叶舞秋风】
琴:刘云扬
六:千山云泉致【平沙落雁】声
琴:刘善教
七:绵延徐逝(下)
宋,明琴赏析:朱晞
八:影涵万象【潇湘水云】间
琴:朱晞
九:人立小庭深院,妆罢唱【游园】
昆曲:潘晓佳 司笛:王孟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