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昨获悉,江都市民梅应恺家中珍藏了一杆清代红木大秤。与普通秤不同,此秤秤杆上有两种不同刻度的秤花,两道嵌钉标示重量相差1.1倍,老梅百思不得其解,希望得到专家解答。(赵天建春)
这杆秤长约2米,质地坚硬,透红发亮,最大称重为270市斤,秤杆上还刻有“乙丑年”和“万裕槽坊”字样。大秤头部用铜皮包裹,硕大的秤钩形似月牙,秤星用碎银镶嵌而成,其镶嵌的“梅花鹿”、“飞凤鸟”图形仍清晰可辨。
业内人士表示,旧时江都区仙女庙商业兴旺、槽坊众多,需要成担成担购进粮食做酒糟,大坛大坛运销白酒土烧。这杆大秤为当地老字号“万裕槽坊”专门定制,见证了当时的买卖兴隆,其作用不可小觑。
“上世纪80年代,我在地摊上偶然发现了这杆大秤,便花了150元购得收藏,过了大半辈子,从未见过一秤两花。”70岁的梅应恺解释说,如果一货物重达100斤,一种刻度显示110斤,另一种则显示100斤。
过去,不法奸商常在秤杆、秤砣上动手脚,大进小出,欺世瞒人,百姓称之为“黑心秤”。然而,将两种不同秤花标于一杆大秤,并在买卖交易中使用,相关史料对此均无记载。“难道是当时法度许可,或者是当时槽坊的通行做法?这些都令人费解。”梅应恺说。
“这很可能是‘一秤两用’的体现,为了扩大秤的称量范围,秤上有两个提系,当所称重量在某一范围内用一套刻度,而当重量超过这一范围时,就用另一套刻度。”知名学者韦明铧表示,另一种可能是制造者以废旧的秤杆为材,在此基础上另制了新刻度的秤,原始刻度也留在了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