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方翔
东台路要动迁了。对于许多老上海,以及到过这条马路“淘宝”的游客来说,这则新闻似乎更多了一份伤感。虽然现在的东台路上更多的是卖工艺品,已经很少能够捡到漏了,但是对于其所留给人们脑海中的记忆却是挥之不去的。
解放后直至20世纪80年代,东台路沿路均为住宅。1985年5月,东台路旁的浏河路被辟为综合市场,经营服装、小百货。东台路受其影响,形成花鸟市场。1989年,浏河路被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批准为上海第一个属监管的旧工艺品市场,当时有摊商55户、坐商3户,商品有瓷器、摆件、石刻等7大类,价格随行就市,买卖协商议价。由于东台路和浏河路是两条交叉的小马路组成,随着摊商逐渐增多,商铺向东台路延伸,东台路两边经营工艺品的商铺也开始增多,名气也越来越大。在海外出版的上海旅游手册上,有三处观光地点几乎被所有版本的作者注明为“旅游者必到之处”,它们是外滩、豫园,还有就是东台路古玩市场,使它有着上海“琉璃厂”的美名。
在上海,乃至中国的古玩圈子里面,很多人都是从东台路起家的。著名收藏家、翦淞阁主人黄玄龙就是其中的一位。他最初来到上海的时候,就是把家安在东台路,一住就是20年。好客的黄玄龙常常陪着来自台湾、北京、上海等地的朋友,或者朋友的朋友在这里品茶、喝酒。那时留着一撮小胡子,古玩市场的人都喜欢叫他“希特勒”。从东台路走出来的,像黄玄龙这样的收藏家还有许多,而他们带给东台路的,更是一段段传奇的故事。
在东台路上流传最广的就要算是一方田黄的故事了。十多年前,在徐汇区一家旧货店里,一位“铲地皮”(穿街走巷收旧货的),从包里取出一枚高约10厘米,6厘米见方的老印章,上面刻着印文及密密麻麻的边款,这方印章是他从一位老太太手中收到的,当时这位老太太开价1000元,于是经过商量就讨价还价以500元成交。这位“铲地皮”只知道这个东西肯定不是新的,便准备以5000元卖给了一个旧货店老板,但老板肯定要还价的,最终给了他3000元。这个老板虽然不不知道这个是什么东西,但凭借着自己的经验,成功地以3万元卖给一位老顾客。
3万元在当时也不是一个小数目了,但这位老顾客能够买下来也肯定有自己的打算的,请教了几位朋友之后,认定这是一块货真价值的田黄,于是以12万元卖给东台路一位古玩商。这位古玩商心子也蛮急的,据说连夜就找到了下一个卖家,卖出了48万元。据说他一开心,放话请大家吃鲍鱼鱼翅,据说当时来了一百多号人,并成为当时上海滩古玩界的一大新闻。但仅仅过了一个月后,又传来消息,那位花48万买下田黄印章的东台路古玩商再次出手了,卖价接近100万元。据说,当时这位卖家并没有“吃独食”,而是叫了四个同在东台路经营古董的商人入股。而这位卖家,据上海古玩圈里面的朋友透露,很有可能就是黄玄龙。
古玩界的故事,真真假假,有时候很难考证,其中涉及的人和事情的细节有时候也会因为口口相传而物是人非。但是在东台路30多年的经营中,却是有一些人发了财,更培育出了一大批工艺品制作的人才,或深谙古董、旧货的行家,像“鸟笼大王”王荷忠、“三寸金莲”杨韶荣、字画专家董杨金、“铜器手炉”魏天麟、“雕花木器”老金头、“瓷器大王”高阿申等等。东台路上真真假假的藏品,练就了这些藏家的火眼金睛。
1991年,高阿申投资6000元,在东台路创办了“吉庆堂”,开始了他的古陶瓷收藏,历经二十年,他已积累了几千件的古器物。2000年,在东台路古玩市场突然出现了一只“明成化青花鸾凤纹十菱洗”,开价150万。高阿申知道,1999年,一只“宣德龙纹十菱洗”刚拍出上千万,而这“明成化青花鸾凤纹十菱洗”的珍贵程度不亚于“宣德龙纹十菱洗”,能以150万买进也算捡了一个“大漏”。但高阿申显示了罕见的冷静,最终判断这是清代雍正年间的作品而未买进,后来科学检测的结果证明了高阿申的判断。
虽然今天上海已经有了诸多的古玩城,但是东台路在许多人心目中的地位却丝毫没有下降,或者明天东台路上就没有这些古玩摊,但是在人们的记忆中,这些曾经影响过古玩界的人和事却永远不会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