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就已天下闻名,随后远销海外——
漆器扬名600年 只因她推荐
奢香曾将漆器献给朱元璋,皇宫贵族喜爱不已;回大方后修建驿道,联通了周边省份
探寻大方漆器的那天,阵阵的乌云在天空之中翻滚着,不久后一场大雨来袭。房间内昏暗的光线并没有遮挡住漆器的光泽,无论是黑漆还是红漆,都显得特别醒目。制作人高光友告诉记者,漆器的色泽在600年前便是如此,那时,它已经是皇宫贵族们追捧的器皿,如今,它依旧是令人心醉的古老器具。
1
“国漆之乡”里的贡品
大方素有“国漆之乡”的美誉。根据历史记载,由于大方境内气候、土壤适宜于漆树生长,县内各地均有漆树分布。当地栽培漆树的历史,达到1000多年。这样的环境,为漆器的出现提供了绝佳的条件。
51岁的高光友是县城里制作漆器的手艺人。据他介绍,漆器最早是由水西彝族人所发明。最初,彝族人将生漆涂在器皿表面,起到保护作用。后来,来到大方的外地人将这项手艺慢慢改进,让它变成了一件艺术品。
根据史书的记载,大方漆器生产于明朝洪武年间,距今已有600年历史,随着贵州省宣慰使奢香夫人进京入贡而名扬天下,皇宫贵族们纷纷以用上大方漆器为骄傲。在清朝年间,大方漆器盛极一时,那时还被称为“大定府”的大方城内几乎家家都会制作漆器,因此大方也有了“漆城”之称。在《乾隆通志》里就有记载:“黔之革器以大定(大方)为最佳。”
2
58道工序出精品
从取漆到出炉,漆器的生产共有58道工序,每一步都是对制作者耐心与技术的考验。第一步割树取漆便极为讲究。《大定县志》中记载:“漆树生山间,其汁可髹(xiū)物,其实可以作蜡,最切于人生日用之需,惟实则每岁皆结,而汁则必间岁而始割,否则,不惟无汁,反于树有损。”
高光友介绍,接下来制作者需要用石膏做成模型,打磨上保护剂,随后再用肥皂水做成脱模剂,将贴膜分成三大块,包裹在牛羊皮或是麻布四周,反复上漆、修形方可制成。出炉的漆器浑身光滑,让人看不出最初贴膜的接口。
漆器出炉后,制作者的工作却并没有完成。接下来,他们还需要为漆器进行装饰。其中最为独特的是一种叫做“隐花”的技艺。手艺人们将花纹涂在漆质与胚胎之间,出炉之后的漆器花纹若隐若现。
在如此复杂的工序之下,一批漆器的生产周期需要45天,初学者要掌握这门技艺所需的时间就更为漫长。高光友说,他学了整整3年。
3
大方漆器远销海外
精湛的工艺,让大方漆器自为世人所知以来,美名便从未衰落过。即便是在战乱的民国年间,大方境内也保有10多家专门从事漆器工艺的作坊。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大方漆器获得银质奖,随后与茅台酒、玉屏箫笛并称为“贵州三宝”。
从50年代起,大方漆器便远销日本、美国、意大利、新加坡等海外国家,在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期间,曾有一家美国公司订购了850件大方漆器作为礼物赠送给奥运会工作人员。高光友说,在如今的市场上,最顶级的大方漆器售价已达15万元左右,却仍受到追捧。
面对着庞大的市场,大方漆器也开始对产品进行改进,大方县成立漆器协会,加大对漆树种植基地的建设。目前,大方漆器已发展出400多个品种。
本报记者 李慧超
贵阳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