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版
12月18日,吉林大学一间教室内,进行一场别开生面的课。老师手里的教具就是一把剪刀,剪刀下无论是举扇捕蝶的宝钗,还是荷锄葬花的黛玉,无一不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她就是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剪纸艺术委员会会员、吉林省剪纸专业委员会会员、公主岭市八屋镇中心小学退休女教师孙丽荣,凭着一把剪刀,让剪纸艺术从乡间炕头走进大学课堂。
乡亲们眼中的“巧手艺人”
冬天,是东北最寒冷的季节,闲来无事,居民们习惯凑在一起打打麻将,玩上几把,但在公主岭市八屋镇,大家却喜欢挤在孙丽荣家里学剪纸。
“剪得好哇,一双巧手,想剪啥就剪啥。可好看了。”居民刘大姐说。孙丽荣不仅自己剪得好,还免费教,“这比打麻将有意思多了。”
孙丽荣今年62岁,是公主岭市八屋镇中心小学退休教师。她的童年是在充满民间艺术气氛中度过的———跟姥姥、妈妈、姨妈、舅舅学习编织、绘画、刺绣。尤其对剪纸感兴趣。
2000年以后,剪纸艺术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孙丽荣重新拿起剪刀,一有空就进入创作状态,她还免费教400多位居民学习剪纸。在十里八乡的乡亲们眼中,她是“巧手艺人”。
孙丽荣的作品涵盖了动物、人物、生活场景等各个方面,而在其中,最多的还是以农村生活为题材,表现东北特色和关东情怀的作品。那些质朴而又生动有趣的艺术造型,随着她的剪刀,跃然纸上,展现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剪纸艺术的提升,离不开作者理性思维的升华。她有感于此,更加注重理论学习,在大学美术专业毕业的儿子指导下,她不断拓宽作品表现空间,一批风格清新、地方特色浓郁的作品呈现在人们面前,在上海世博会期间,她的一大批作品参展。
另外,她的一些作品还在各种大赛中频频获奖:《双喜临门》在2008年第三届中国北京剪纸艺术博览会“风之魂”上获优秀奖;《双鱼戏水》在2009年中国“鱼文化”剪纸艺术大赛中获佳作奖;《一帆风顺》在2009年全国剪纸大赛中获优秀作品奖;《代代长寿》在2009年全国剪纸艺术大赛中获佳作奖……
小学退休教师给大学生讲课
60多岁的人了本该清闲一些,但孙丽荣却更忙了,背着个背包,在各大学游走,原本是小学老师的她,做起了大学老师。
原来,一次,孙丽荣受省图书馆的邀请,为读者作了一场剪纸方面的讲座,反响很好。几个月后,在儿子的鼓励下,她来到吉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自荐。当她拿出获奖作品给领导看时,对方感到很惊讶,在请她试讲了一节课后,该学院决定聘请其担任大二学生的剪纸课教师,聘期为3年,每学期讲4周课,每周16节。
大学生对孙丽荣的剪纸课评价很高,说她不仅剪纸技艺高,课讲得也好。“这个班都是学习设计专业的,对学习民间艺术非常渴求,学院能聘请到孙丽荣这样优秀的民间艺人给我们上课,让我们受益很大。”大学生孙先涛说。
之后,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相继邀请她,让她成为大学里专教剪纸的教师。
让她欣喜的是,大学生们对传统艺术的热爱超出了她的想象,“我的学生有不少作品都在国内的剪纸大赛上获了奖。”
本报记者 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