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刘善文
在翰墨飘香的中国传统文化中,除了笔、墨、纸、砚等文房“四宝”之外,还包括了很多的辅助文具,如笔洗、笔舐、砚滴、镇尺、臂搁等,即便是放置毛笔的器具,也有笔床、笔船、笔格、笔挂等。笔床形状大多如雕饰精美的榻床,可以搁置数支毛笔于其上,故而得名。唐代诗人岑参在《山房春事》中有“数枝门柳低衣桁,一片山花落笔床”的句子。到了明代,圆口直壁、造型新巧、简约实用的笔筒开始出现,经过能工巧匠的设计加工,材质多样、雕镌精致的笔筒取代了笔床,成为文人雅士的芸窗新宠,至今盛而不衰。笔筒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符号,艺术价值与实用价值兼而有之,因此也受到藏家们的喜爱。
瓷笔筒:
看胎看釉看画
瓷制笔筒始于明代嘉靖、万历年间,但传世品中极难一见。天启、崇祯时的瓷笔筒生产量较大,以青花为主,纹饰有植物、动物、人物等。其形制为直口,平底,腰微束。器口器足处有暗刻纹饰为崇祯瓷笔筒的典型特征。
清顺治瓷笔筒传世品略少,但器型品种较多,有直口直壁式、束腰侈口式等。康熙时瓷笔筒的生产达到鼎盛时期,品种极为丰富,有青花、五彩、斗彩、釉里三彩及各种颜色釉。其典型特征是胎釉结合紧密,胎质细腻。无款者居多,少量有堂名款,器壁上亦见有干支款。
雍正、乾隆时期瓷笔筒传世品较清初要少,但制作精巧,特别是出现了一些新颖的器型,如六方形、扁方形、双联形等。如粉彩双联方胜形山水笔筒,为乾隆时笔筒的典型。此时期官窑器物多有纪年款,民窑则为干支款或堂名款。
瓷笔筒除了要看胎、釉质量外,主要看瓷画的水平和青花的发色。瓷画水平不同,价格会有天壤之别。如:清雍正木釉墨彩山水人物笔筒,在2009年北京瀚海春季拍卖会上以699.4万元成交。清康熙青花万寿笔筒,在2012年中国嘉德春季拍卖会上,以322万元成交。
竹笔筒:
重时代风格和款识
竹是中国有着特殊文化意蕴的植物,与“梅、兰、菊”一起被称为“四君子”,和“松、梅”一起则被称为“岁寒三友”,文人尤其崇尚使用竹雕笔筒。
目前最早的是明正德、嘉靖年间嘉定派朱松邻制松鹤纹笔筒,采用的是圆雕竹刻工艺,刀法洗练剔透,层次分明,起伏多变。继竹刻大家朱松邻之后,其子朱小松、其孙朱三松在嘉定竹刻中也颇负盛名。
清代竹刻艺术高度发展,竹刻名家层出不穷,清代竹刻笔筒继承了明代的优良传统,如清初的吴之璠在继承嘉定“三朱”的同时,以浅浮雕突出主题,特别是留空为背景之法尤显北魏浮雕之神韵。如吴之璠竹雕御马图笔筒,顾珏竹雕竹林七贤笔筒,为清代竹刻笔筒中的精品。
现今古玩市场多见仿制品,鉴定笔筒是否为名家之作,先看笔筒时代风格,然后是皮包浆与雕工,最后看款识。2010年北京保利春季拍卖会上,一件清乾隆周芷岩刻黄花梨竹石大笔筒,成交价竟高达873.6万元。
木笔筒:
懂材质重雕工刀法
主要材质有黄花梨、紫檀、鸡翅木、沉香木、金丝楠木、红木、乌木、榉木等,以紫檀木、黄花梨木、沉香木等为贵。一般来讲,明代木笔筒做工朴素浑厚,刀法遒劲流畅,意境深幽,以紫檀、沉香木较为常见,纹饰以花卉居多。清代木雕笔筒则风格截然不同,雕法更加全面,有浅刻及浮雕、镂雕、阴刻综合技法,刀法更纤巧细腻,古朴典雅。
鉴别木笔筒除要懂材质外,还应注意雕工刀法、工艺水平、年代早晚和时代背景。目前古玩市场上普通的木笔筒成交价在1000元以内,而清代早期的黄花梨和紫檀笔筒则非常罕见,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一件也不足为奇。在2011年北京翰海秋拍中,一只清代沉香木高浮雕山水人物笔筒成交价为161万元。2012年北京嘉德春拍上,明代周翥金龙海兽紫檀笔筒以5520万元的高价一举刷新了木质笔筒的成交价排行榜。
漆笔筒:
价值在于工匠名气
它的收藏价值在于笔筒制作工匠的名气,纹饰是原创还是仿作。其中镶嵌百宝的,还要看是否完整,有无后镶添补痕迹,原作无损品相佳则价高。如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明代花卉百宝嵌黑漆笔筒。该笔筒图案精美,布局讲究,是明代百宝嵌漆器的代表之作,显示了明代晚期漆工的高超技艺。该笔筒近乎立方体,口部是倭角正方形。平底无足,内外均髹黑漆,器壁四面选用螺钿片、寿山石、碧玉、绿松石、象牙等料,嵌出梅花、海棠等折枝花卉和蝴蝶,纹样精致绮丽,高雅不俗。
象牙、玉质笔筒:
可借鉴竹木雕鉴定方法
以深雕、镂空和阴刻技法琢制山水人物等纹样,人物与景色相配,纹饰精致,层次丰富,布局繁密,立体感强。目前市场较为少见,其价值也很高。玉质笔筒多见于清代,其中白玉笔筒价值最高。
鉴定方法与鉴定玉器、牙雕的方法相似,也可借鉴竹木雕的鉴定方法,按时代风格、表面包浆、雕工技艺依次鉴定。2007年,佳士得秋季拍卖会上,清乾隆白玉鹤鹿同春笔筒以5408.75万港元成交,创下了玉质笔筒和白玉雕刻的世界纪录,其珍贵程度可想而知。
笔筒的收藏最好能按不同材质而有所区别,如竹木笔筒当以清代为重点,传世品较多,可供选择的余地较大,而且选择笔筒的时候,要首选名家的作品。如清代的吴之璠、周芷岩、顾珏等著名的竹刻家,他们的作品精美绝伦。瓷质笔筒当以清代早中期为重点,特别要注意的是清末及民国时曾烧造过许多仿康熙、雍正、乾隆时的青花、五彩、粉彩器物,需要收藏者分外留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