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欢迎光临 [云翼收藏网]
云翼收藏网
网站首页开户交易所行情邮票钱币收藏品收藏市场交易软件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品 >> 文玩 >> 文玩杂项 >> 名家陈根痴迷竹刻:对传承忧心忡忡
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品 >> 文玩 >> 文玩杂项 >> 名家陈根痴迷竹刻:对传承忧心忡忡

名家陈根痴迷竹刻:对传承忧心忡忡

作者:佚名      文玩杂项编辑:admin     
陈根雕李国权《十虾图》。 陈根雕李国权《十虾图》。 陈根雕鲁迅书“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陈根雕鲁迅书“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名家陈根痴迷竹刻,称没有竹人生就会失去平衡;但对传承忧心忡忡 名家陈根痴迷竹刻,称没有竹人生就会失去平衡;但对传承忧心忡忡

  “知竹者常乐。”用这句话形容广东竹刻名家陈根再贴切不过了。作为兢兢业业致力于毕生热爱的竹刻艺人,陈根自诩“苦中作乐”。近日,陈根在接受收藏周刊记者专访时袒露了从艺数十年的心路历程,“竹刻艺术已经成为我日常工作生活、心态平衡的杠杆。假如生活没有了竹,我的人生也就失去了平衡,对我来说是不可想象的。”也因为此,陈根被誉为“竹奴”、“竹侠”。

  ■收藏周刊记者 陈福香

  自小与竹为伴

  小学迷上手工课程

  每个人的经历与成就和自小生长的环境都有莫大的关系,新三字经云:“人之初,如玉璞,性与情,俱可塑。”陈根出生于佛山南海的一个农村,对于那时的儿童来说,对自己最大的教育就是来自大自然。“每天能看到最多的就是竹,所谓‘朝见口,晚见面’(广州俗语:早晚相见)。”鱼塘上簇簇的茶杆竹,群山下绵绵不断的勒竹,成为他记忆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据陈根回忆,小学的劳作课是他最喜欢的课程,陈根第一次学到了让他倾注了一生心血的竹刻。据介绍,因为手工作业做得好,也颇有心得,所以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也得到了母亲的鼓励。10岁的小孩子,表扬越多便越积极,陈根对劳作课上的手工工艺可是越学越起劲,尤其喜欢刻瓦。1945年,只有16岁的陈根来到广州当木模工学徒,做的是精细的工作,由此打下了耐心细致的功底。

  此后,陈根做过造船工人、技术干部等工作。上世纪50年代末,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陈根捡到一个长竹片,激发了他儿时痴迷的竹刻情结,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竹刻艺术伴随了他五十载光阴。

  简介

  陈根 1929年出生于佛山南海丹灶,自小热爱竹刻工艺,被国际竹藤组织和中国竹产业协会授予“中国竹工艺大师”称号。

  自创“陈氏刀法28式” 深受行家赞许

  与其他名家不同的是,陈根从未拜过名师,也没有系统学习过雕刻的理论知识,但在数十年的摸索中,每一件作品都体现了他精湛的技艺。

  在退休之前,陈根的竹刻工作只能在下班后完成,因此通常忙活到半夜,“一两三枝竹竿,四五六片竹叶;自然淡淡疏疏,何必重重叠叠。这是何等超脱自然?”陈根有其欣赏郑板桥的借竹抒情的洒脱心态,他对竹的“痴醉”超过了物种的界限。一位著名书画家曾送给他一副对联:“自在心来去三千界,无师笔纵横十万方”,正道出了陈根的自在艺术境界。

  在数十年的竹刻工艺磨练中,陈根总结出来“陈氏刀法28式”,深受行家赞许。其中风向式满胡浮雕便是他独创的刀法之一。陈根说这种风向式刻法来源于他记忆中的一个场面。有一次他在台上,适逢大风,吹起观众的衣服,他脑子里突然冒出一句:衣褶随风走,须发识风情。经过细细琢磨之后,他终于创造出这种刀法。

  陈根不断地尝试将其他艺术形式的方法融入竹刻艺术中。他试过用并排的竹片套装来演绎中国长卷山水古画,试过小青绿、中青绿、大青绿 、水墨等几种颜色的着色实验,这些尝试赋予了竹刻艺术源源不断的生命力。

  “绿竹刀工,虽案牍劳形,但亦苦中取乐。”这是陈根对自己的评价,而在十多年前,陈根就自诩为“竹刻业余爱好者”,是一个“雕刻杂家”。数十年来陈根创作了4000多件竹刻工艺品,在国内外展览20多次,并曾在一个小学内开设竹刻培训班,可惜当时的学生并未有如他般痴迷于竹刻艺术。“我很担心竹刻工艺失传,因为效益太低,加上机械化发展,年轻人都不愿意从事这个行业。”陈根对此很忧心。

  因此,广州美术学院教授曹国昌曾概叹:“竹刻这一悠久的民间美术品种,已经只能在一些石料杂记中存在了。”

关于我们 | 交易所开户入口  |   客户端下载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4 云翼收藏网(www.3219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