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郑州1月2日电(记者 桂娟)记者从河南省文物局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办公室获悉,经过7年不懈努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库区文物抢救性发掘工作基本完成既定目标,截至2012年12月,累计完成考古发掘项目123处,完成考古发掘面积31万平方米,出土各类文物3.5万余件(套)。
丹江口水库是长江流域通往关中的要道、南北文化交汇地,各时代文化遗迹非常丰富。作为楚文化发祥地、楚始都丹阳所在地,这里曾出土了王子午鼎、王孙诰编钟、青铜神兽、云纹铜禁等国家一级文物。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后,丹江口库区将新增淹没面积370平方公里。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批复实施考古发掘和搬迁保护文物点127处、考古发掘面积328380平方米。
2005年,国家文物局启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淹没区文物抢救发掘工程,至今已完成了坑南旧石器遗址、下王岗遗址、下寨遗址、全岗遗址、徐家岭墓地、龙山岗遗址、沟湾遗址、马川墓地等123处文物点发掘工作。
徐家岭墓地清理的一座战国早期楚国贵族墓葬,出土了一件铸有岁星纪年多达49字铭文的小口鼎,根据岁星纪年推算,鼎的铸造年代为公元前507年,证实了楚国在春秋时期用岁星纪年的事实,这件小口鼎是目前中国发现的唯一一件有岁星纪年的实物,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
下寨遗址发现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等时期文化堆积,对探讨河南龙山文化和二里头文化的扩张,考古学上楚文化的形成,以及豫陕鄂三省及其邻近地区文化的基本面貌、交流与融合等课题,提供了十分珍贵的资料。
据悉,按照丹江口库区在2014年汛后通水的时间表,丹江口库区文物保护工作将于2013年上半年全部结束。